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武术书籍>中医养生 > 养生理论 > 《道德经》的诀窍3
隐藏右侧

《道德经》的诀窍3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六、解读经文的口诀武风武术网 http://www.wfeng.net

    张伯端《悟真篇》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人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自古以来内丹功多为口授心传,品纯阳《敲爻歌》曰:“谢天地,感虚空,得遇仙师(钟离权)是祖宗;附耳低语玄妙旨(口诀),提上蓬莱第一峰(指很快结丹入圣了)”。可见口诀确实存在,只是能记述于文字而留传下来的,实为凤毛麟角。现将读《道德经》可资参考的口诀录述如下:

    (一)孙真人(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篇》有云,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知治身则能治国。夫爱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安其身;民散则国乱,气竭则身死。”《皇人经》亦载此语录。这里可以看出“民”是暗喻“气”的。

    (二)曾?《道枢?虚白篇》云:“《老子内丹经》曰:‘一身之象也。圣人以身为国,以心为君,以精气为民。民安斯国泰矣!民散斯国虚也。夫能惜精爱气,则所以长生者也。”以上两则口诀,一曰神为君,一曰心为君。张伯端《青华秘文》有《心为君论》曰:“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主宰万物。”又有《神为主论》曰:“心为君者,喻乎人君之位,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夫神有元神焉,有欲神(识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欲神者先天之性形而后有,是有质之性。”

    (三)天地说:唐?崔嘉彦《入药镜》云:“上鹊桥,下鹊桥,天应星,地应潮。”他把任督二脉连接处喻为鹊桥。上鹊桥在舌根,下鹊桥在阴跷穴。炼功到任督二脉接通时,气作小周天运行。在上鹊桥接通时,正是元神在入定中透出之际,如星光闪烁,似明非明,故曰“天应星”。在下鹊桥接通之初,正是元精初动如潮汐,似动非动,故曰“地应潮”。他把上鹊桥喻为“天”,下鹊桥喻为“地”。故有人以横膈膜为界,其上之上丹田为“天”,其下之下丹田为“地”。王道元注云:“凡作丹时,以黄婆引婴儿上升泥丸宫,与姹女交会,名曰上鹊桥。黄婆复徘徊,笑引婴儿姹女复归洞房(玄牝一窍),必从泥丸宫下降是为下鹊桥。”仍然是上鹊桥为“天”,下鹊桥为“地”,不过把上鹊桥移到头顶上去了,与其相对应,脚底涌泉穴应为“地”。王道元这个属象隐喻与《道德经》的“天地”隐喻位置相符。并且通过练功证果验证属实。如“王乃天”即是玄牝一窍从上丹田(王)上升到泥丸宫(天),故把上丹田君位认为是“天”是不属实的。所谓“天地”、“天下”,是指从头顶到脚底。或头顶以下,就是指人的全身。如曰:“天地之间,其犹橐?乎?”这“天地之间”,即指人的全身。萧廷之《金丹问答》亦主张此说:“何谓三关?答曰:头为天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

    (四)主客说:《入药镜》云:“识浮沉,明主客,要聚会,莫间隔。”内丹派以属象汞喻元神,铅喻肾精,心神如汞易浮,肾精如铅易沉。炼内丹应使浮者趋于沉,沉者趋于浮,以铅带汞下沉,故要使肾精上浮,神精属木火,易飞扬外驰,肾精属金水,易下沉外泄,若使易沉者上浮,易浮者下沉,使其聚会不间隔,则水火相济而结丹。主客亦称主宾,主指命,客指性,性以命立,命以性修。命为性之主,性为命之客。故应性命双修,使水火相济而结丹。

    《易经》、《内经》和《道德经》世称三大奇书,都以属象代喻而形成口诀;虽各成系统,然而亦有同一性,可互为表里互相参证。古人已认识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抗衡。把相互关系归纳为五行相生相克,于是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在古贤哲看来,自然界是一个大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大小宇宙系统又互相联系着,即相生又相克。钱学森博士是系统工程学专家,他认为人身这个小宇宙系统是开放性的,可与大宇宙系统互相沟通。不仅系统内部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大小宇宙之间相应地也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从而形成了复杂庞大的网络系统。就此而言,所谓天人相应学说是有道理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即使没有现成的口诀,亦可“引指见月”找到它的涵义。

    七、口诀就在经文中

    《性命圭旨》云:“至人难遇,口诀难闻。张平叔(伯端)曰:‘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殊不知经中口诀自载。大都秘母言子,不肯分别说破,使人凑泊不来。”许寿霖推崇以辞书之义解《道德经》,并认为《说文解字》最为权威。其实《说文》只可参考,不能肯定它一定能解老文。许多解老失误,十中有九是因为用辞书解老,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其实老子早为你准备了一本解读《道德经》的专用辞书,那就是《道德经》的经文。现举例如下:

    老子说“道生一”。这“一”是指什么东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道”的演化程序判断,可知“一”是天地宇宙形成之始第一个显现的东西。老子又说“无名,天地之始”,即说它是第一个出现的东西。“无名”又是指什么东西呢?老子说“道本无名”。可知“无名”者“道”也。道即无名,无名即一,一即道,道即一也。老子又说“道”是“有物混成”的,“混而为‘一’”。可见“道即一”是无疑的了,“道生一”意谓“道即一”也。

    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二十章)若按《说文》解释“母”字岂不荒谬至极。唐玄宗不识 “母”字之义,在御批本《道德经》中添了两个字,改为“贵求食于母”,后人亦有依从者,如《楼观台道德经》碑文即是。这一改,已非老子的《道德经》了。释德清《老子道德经?老子传》云:“母孕八十一年而生老子,生而皓首,故名老子。”老子长寿,据查有人认为老子归隐时已经160余岁了。由此观之,老子青少年时期,其母已一百几十岁了,岂有再给老子做饭菜之理。其实若以老文解老文,“母”字之义,即可冰释。老子说“道”,“可以为天下母”(二十五章),此“母”即“贵食母”之“母”。“贵食母”者,“贵食道”也。“道”岂可食哉,道者气也,是谓“贵食气”。换言之即现在我们所说的“辟谷”。老子以“辟谷”为贵。汲取宇宙间“道”所含之“能”以代食。

    老子说“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明”和“白”岂可“四达”乎?传统解老者,都从百般揣量中猜度其义。《黄帝四经?道德经今译》译为:“洞沏一切,能无知吗?”解了“明白四达”,就不解“知”字。《中国古代哲学精典?道德经》译为:“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译了“知”字,不译“明白四达”。足见此句老文之难译。我求教于老子,问曰:何谓明?答曰“知常曰明”。何谓“知常”?答曰“复命曰常”。至此老子已解释清楚。命者命宝金丹,金丹即“道”,复命是回复到命宝金丹去了的意思。回复到命宝金丹的东西,非道莫属。故知“明”者“道”也。我仍表示怀疑,追根求源,打破砂锅问到底。又追问道:何为“复命”?答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原来归根复命的是“夫物芸芸”的道。归根的根,就人身而言,是聚汇道的“玄牝”或“玄牝之门”的窍位。可见归根非道莫属。你还不信“夫物芸芸”是道吗?请参看“重言”释“曰”字时已作解释。

    我又追问:何谓白?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之谓也。我曰:黑白相对谁人不知,其与道又有什么牵联?答曰“知其雄,守其雌”之谓也。至此我懂了:雄和白者,阳也;雌和黑者,阴也。道者气也。“明白”二字之义,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纯阳正气。当我们处于深度入定态时,宇宙间高能量区的纯阳正气,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向我输来,此即“明白四达”之本意。练功是否能达到“明白四达”的境界,取决于你能否做到虚静无为。“知”者元神之知,当你显现元神之“知”时,也就是入定的时候,就可证得“明白四达”的正果。故老子说:“能无知乎 ?”其意谓“你能否虚静无为而让元神主位呢”?虚静无为,道即自来。《管子?内业篇》有一段描述,可作“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的注释:“彼道自来,可藉以谋。静则得之,躁则失之。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所以失之,以躁为害。心能执静,道将自定。”为什么“道能自来”?老子说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个大,即“其大无外”,是无穷大。整个宇宙构成了道的气场。庄子云:“通天下一气耳”(《知北游》)。这气场的场势,比输电线路之超高压的电势还要高许多。有场势就会有势能。当你的气场与宇宙间气场接通时,道自然会从高势能区向低势能的你输来。此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七十七章)之理。为什么“静则得之,躁则失之”呢?我在《道德经中的超前科学》一文中已经阐述过,道像中微子那样,只参与弱相互作用,不参与强相互作用。当你虚静无为时,你就使自己处于弱相互作用场,与高势能区的气场相互作用了,于是纯阳正气就向你这个低势能区输来了,所以“静则得之”了。如果心灵躁动妄念丛生,那么就远离弱相互作用场,而处在强相互作用场。道不参与强相互作用,大小宇宙气场就接不通,故失“道之自来”,是以“躁则失之”。

    以老文解老文,是探知《道德经》本意和主旨最方便的方法,比以《说文》解老要权威百倍。

    八、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性命圭旨》已指出,丹经类文字,大都秘母言子,不肯分别说破,使人凑泊不来。老子提示“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岂不是把秘而不宣的东西一言道破了。老子著书,不像我们先下定义,再按部就班地写正文。老子写作时,是未加思辨的,以直觉写书,非常随机,或先言子而秘母,或先言母而秘子,都是随机的。耐心的读者,如前后各章参读,则秘子者可从其母得知,秘母者可从其子而推知。例如前例“绝仁弃义”,“仁”和“义”在老子心目中指的是什么呢?如许寿霖者就按儒家之仁义观解释,结果既误己也误了别人。

    老子在三十八章说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上仁者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者为之而有以为也。前者是说功法从“有为”转为“无为”,后者则是有为功法。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二十五章)许寿霖说:这四大中道最大。如此解老连我五岁的小外甥都会,何需许先生好为人师。问题出在“大”字是什么意思上。老子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知“大”者“道”也。老子是说“道者名大也,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王有王之道”。这四种道互相沟通而相生,又互相制约而相克。法,传统的解法,法者效法,意谓这种道互相沟通而相生;法,也可解为法制,意谓四种道互相制约而相克。故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涵义,还可以是人之道受地之道的制约(“人法地”),人就被制约在地球上而不会掉到天空里去。地之道受天之道的制约(“地法天”),地球就不能脱离绕太阳回转的轨道,而跑到无边无际宇宙空间去了。天之道又受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的运行规律的制约,太阳系就不会跑到其他宇宙空间去(“天法道”)。而道本身又受自然规律的制约,道也不能超越自然规律(“道法自然”)。

    老子说:“知我者希,则我者贵。”(七十章)王弼注云:“唯深,故知我者希(少),我亦无匹,故曰:‘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王弼所释解的老子颇有点阿Q精神,难道阿Q精神是老子遗传的?至少老子是个老顽童,在耍小孩子脾气了。王弼是位少年神童,以自己的童心揣度了老子之心。问题还是出在“希”字上,希不是稀少的意思。老子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极之也”(四十三章)。故希者希罕之意也。故老子的意思是说:“知道我的无为之道,是天下希极的东西,故我成了可尊贵的人了。”

    再则“玄牝”一辞如何解释。《河上公章》注云:“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由此可知《河上公章句》实非出自河上丈人之手笔 ,是后人伪托的。此人尚未证得还丹正果,注文全是暗中射垛地瞎猜。玄牝一窍向来秘不外宣,严守“知者不言”的规矩。《参同契》云:“深守藏,不传文。”后人虽有许多深知者解释过,只说它不在这里,不在那里,就是不肯说破它究竟在什么地方,以防泄露天机。丹经一类文字则用隐语、暗示、比象等等辞汇表述。然而到了初凝金丹时,修炼者都能见到它在什么地方。以后,天天练功时都能见到它。即所谓“见素抱朴”或曰“抱元守一”。《河上公章句》之注可能出自练吐纳方术人之手。故张伯端批驳他说:“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搦免儿。”意谓你把口鼻当作“玄牝之门”,即使你练吐纳之术经一千年,也不可能结出金丹。玄牝与玄牝之门同是一个窍位,在结丹前叫玄牝之门,结丹后改称“玄牝”。《河上公章句》此注释通盘皆错。如将后天精气误作先天一气。如说:“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地食人以五谷,从口入,藏于胃”,这些都是后天精气非先天一气。如何结丹?如是解老真是“教君何处结灵胎”了。玄牝一辞,老子说得很清楚:“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谷者虚谷,是汇聚真气的地方。何以知其为汇聚真气的地方。老子说:“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三十九章),是谓谷神,一者先天一气即真气。谷神是得真气者,内丹派认为它是后天返先天的关键一窍。张伯端《悟真篇》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金丹四百字?序》说得更明白:“药物在此矣!火候在此矣!沐浴在此矣!脱体在此矣!”还丹得珠的功夫全在这玄牝一窍。故它是人身中最根本一窍。《河上公章》把谷字解作五谷,成了得五谷杂粮之养,显然错了。金丹即道,道即先天一气;故只有 先天一气才能凝结成金丹。《河上公章》练的吐纳,是后天之气,故不能还丹。故不知“玄牝”一窍在何处,误以口鼻作“玄牝”了。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瑰宝,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