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武术书籍>中医养生 > 养生理论 > 《内经图》图名考
隐藏右侧

《内经图》图名考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内经图》又称《延寿仙图》,以山水人物为主要表现形式,既是一幅道家内丹修炼图,又蕴含老子的养生思想、岐黄和道家之文化。整体上看,此图犹如一个发育良好即将从母体分娩的胎儿,又如同一个正在打坐修炼者。《内经》所注诗文和图像,其中隐喻了《道德经》和《黄帝内经》两部经典著作基本理论及道教和中医养生学说。

      现存有明确出处的版本有四个,图名有两个:一为《内经图》,二为《内景图》,笔者对其图名考证如下:

      一、内经图的版本

      “内经图”有四个版本:一为中国医史博物馆藏清官如意馆之彩绘版;二为北京白云观版;三为湖北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整理之木刻版;四为湖北十堰市武当养生研究会整理之石刻版。

      l、清官如意馆之彩绘版

      清官如意馆之彩绘版是1982;年中国医史博物馆建馆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捐赠的文物.,拓片为阴文,版心宽×高为72;cm×127;cm,装裱之绫子,左宽65;mm,右宽65;mm,下宽65;mm。上绫装裱缺如,疑是人为裁掉(待考)。整幅画面以山水人物为主题,绘出一幅人体之小天地,配以文字说明,画工精细,堪称为工笔画之佳作,绘于清初。在画的右上方,题名《内经图》。此三字大小与说明文字竖排,字体、大小、颜色一致。

      2、北京白云观版

      北京白云观版为木刻版,白云观后花园墙壁上也刻有《内经图》石碑一块。笔者所见拓片尺寸,宽为50;cm,高115;cm。题名“素云道人刘诚印敬刻并识”并盖有印章,注明“版存京都白云观”。刘诚印(~1895;)为清末著名太监刘多生的法名,是内务府总管李莲英之副手。清同治九年(1870;),皈依道教。刘诚印在刻图的简短说明中,道出了该图的来历:“此图向无传本……罕传于世。予偶于高松山斋中检观书画,此图适悬壁上,绘法工细,筋节脉络注解分明,一一悉藏窍要。展玩良久,觉有会心,始悟一身呼吸吐纳,即天地盈虚消息,苟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过半矣。诚不敢私为独得,爰急付梓,以广流传。”另北京白云观版内经图在画的上方用Scm×7cm的横排书写三个大字“内经图”,以示图名。据此说明,可看出:一、图名为“内经图”;二、出自清官;三、绘法工细;四、筋节脉络注解分明。无独有偶,这四个特点恰与清官如意馆彩绘版之《内经图》特征相似。笔者认为,清官如意馆之《内经图》当为刘诚印在高松山斋中所见之《内经图》。

      3、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整理之木刻板

      湖北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整理之木刻版,系湖北武当山徐祥山道长、朱道琼先生和培真先生三人联合整理,现藏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净乐官徐祥山道长家中。此木刻版整体之缘由在于:朱道琼先生1987;年始任《武当》杂志社之社长。1990;年,在他的带领下,《武当》杂志连续刊登了《内经图》、《修真图》、《内照图》、《玄机心法图》等等道家内丹修炼图,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于是,朱道琼请徐祥山和培真先生以武当拳法研究会的名义整理了《内经图》。培真先生曾先后出版《道德经探玄》、《修真与龙文化》和《超凡人圣——中国道家大智慧》三部著作。以此阐述了其对道家内丹修炼的诠释,述养生之道,探索宇宙奥秘。作为主校者之一,他根据自己对内丹修炼的感悟和理解,认为“内经图”中“经”字改为“景”将更符合该图的含义。故将该图重新命名为“内景图”,并雕刻成木刻板。其拓片同时在武当杂志社的销售部出售。拓片为阳文,版心宽×高为35;cm×65;.5cm。

      4、湖北十堰市武当养生研究会整理石刻版

      陈永强(1957;~),字禾源,著有《丹道修炼与养生学》一书,为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养生研究会整理之石刻版的作者。

      陈氏雕刻“内景图”碑的原因在于:1985;年5月因病人武当山求道医,学得丹道修炼初级动功功法。在20;年的修炼中,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潜心研究武当丹道修炼技术,并对“内景图”进行了10;余年的挖掘、整理、破译,终于有所感悟,由是篆刻了“内景图”碑一具。陈先生认为,“内景图”之名与《上清黄庭内景经》的文义相呼应。《上清黄庭内景经》与《上清黄庭外景经》皆以文字叙述,故而称“经”,而“内经图”以图示为主,所示内容主要以内景观照之“象”予以阐释,从而隐示了“经”的机要,所以将其图名统一为“内景图”。

      该石碑藏于陈永强家中。因石碑巨大,包装完好,笔者调研时未能见其石碑真面,亦未能测得其大小尺寸。拓片为阴文,题名“内景图”。笔者对拓片上方所题“湖北武当山紫霄宫胜境,阴长生马丹阳丘处机云:‘外清都玉虚岩太子岩洞黄庭内景全图”’进行考证,未见。此图晚于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整理之图。

      二、“经”之音、义

      小篆写作“经”,读作“jing”,本义“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又指“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等等。

      2.1“经”之释音

      “织也。从糸坙声。九丁切【注】,坕,古文”(《说文解字》)。《广韵》古定切,音径。经纬也。又织也。又《离骚·王逸註》经,径也。《释名》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又《韵补》叶居良切。《尔雅·释诂第二》:“基,经也”、“典,经也”。

      2.2“经”之释义

      经:①内。“经,谓为之里。”(《注》)。②准则,法制。“经,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注》)。③常道。“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释名》)“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疏:“经者,纲纪之言也。”④经典。“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白虎通·五经》)。“执经叩问”(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景”之音、义

      小篆写作“景”,读作“jing”和“ying”。读作“jing”,意指“环境的风光”、“情况,状况:~象。年~”。“佩服,敬慕:~仰”。“高,大:~行”和“姓”。读作“ying”时,古同“影”,影子。

      3.1“景”之释音

      “光也。从日京声。居影切”(《说文解字》)。《尔雅·释诂第一》:“景,大也。”“四时和为通正,谓之景风。”《唐韵》、《正韵》居影切,《集韵》、《韵会》举影切,夶音警。又《广韵》、《正韵》于丙切,《集韵》于境切,夶音影。物之阴影也。《释文》景本或作影。《佩觿》形景为影,本乎稚川。又《韵补》叶举两切。《夏侯湛·抵疑》黎苗之乐函夏,若遂形之招惠景。叶上响。

      3.2“景”之释义

      景:①本义为“日光”。“光也。从日京声。”(僦文解字)))。“浊明外景,清明内景。”(《荀子·解蔽》)。“四时和谓之景风。”(《尔雅》)。“南方景风。”(《广雅》)。②景象。“晚景之计如何”(《琵琶行》)

      《上清黄庭内景经》出现于两晋,据称由晋代魏华存夫人所传,以七言歌诀形式描述道教的修炼与养生学说,是道教思想与古医学结合的修真书。此书中“景”的含义有二:

      1、“景”,指“神”,是内丹修炼时内想身神。与道教语“八采之景色”之“景”的涵义不同。《上清黄庭内景经》指出,“内景”是指包括“面部七神”和“六府真人”合十三身神的名字。“面部七神”,即: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纶;齿神崿锋字罗千。“六府真人”,即: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肾神玄冥字育婴;胆神龙曜字威明。务成子日:“其景者,神也。其《经》有十三神,皆身中之内景名字。又别有《老君外景经》。总真云:黄庭内外。涓子云:《黄庭内经》、《外经》者,皆是也。此神名与八景不同。”

      2、“景”,指“象”。

      意在“指事象喻”。心居身内,存观一体的神象,故称内景,即身内脏腑之神象。王明《黄庭经考·释题》说:“内景者,含气养精,内视神象,似义取双关。”

      “经”和“景”音、义明确,既非通假字,又非假借。中国医史博物馆所藏清官如意馆版与北京白云观版皆为清代作品,皆题名为“内经图”。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整理之木刻板和湖北十堰市武当养生研究会整理石刻版均为现代作品,刻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上清黄庭内景经》中的“内景”涵义有两个:①指包括“面部七神”和“六府真人”合十三身神的名字;②心居身内,存观一体的神象。而非道家内丹修炼时“思维活动内向,以意存观内脏、经脉组织及其运动规律的一种人体内在体验,并根据这一体验加以描述的图像”。内经,则与《黄帝内经》相照应,能体现老子和岐黄的养生文化思想。由此,该图之名应保留其清代原题名“内经图”,而非“内景图”。

      (北京 刘学春)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瑰宝,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