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为什么生物的属性都有阴阳之分呢?原来,在大自然中,在天为阳,在地为阴;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天地造化之机,乃是天地阴阳之形气相感,上下召临,而化生万物。故万物的生长都要禀受天地的阴阳而化生。故此,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其四时对万物的生长变化无不息息相关。
武风武术网 http://www.wfeng.net
《内经》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是万物之灵。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生活方式,人们终日营扰,夜以继日,精神困惫,仅靠夜间短睡醒来未知恢复与否,又始亏一日之用,一点灵光尽为后天浊气所掩,是谓阳陷于阴也。有人类历史以来“入夜而息”的生物规律一旦改变,人身自我调节的生物钟发生误差,反而令人们更难适应现代化的生活,终导致百病丛生而生奇病也。人之有生,不加葆摄,恣其戕伤,使中途夭横,未尽天年,实负天地之赋界,辜父母之生成,社会之培养。在创造世界财富上,虽然人是最聪明的,但是在如何适应自然界的生活中,最愚蠢的也是人。野生动物都有一套适应大自然变化的生存本能。例如,在春夏生长的季节里,万物都蓬勃生长,然而许多人在夏季却明显消瘦,这正是说明四时调摄养生不当。《内经》讲,“天地合气,命归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生态环境对生物来说是如此之重要,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于天地之间,首先就要认识天道变化的规律,掌握好适应四时变化的法则。事实上,大自然的任何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发生影响。人为什么有疲倦,有病痛,而一病又会轻重于四时日夜,这正是大自然对人体本身阴阳发生不平衡的影响所致。
一日对人的影响
即使是一日十二个时辰二十四小时,其阴阳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1)卯酉与阴阳:中医认为凡外界或体内不平衡之时也正是人体最疲倦之时。正如一些风湿病人对外界环境气候的敏感而自觉不舒服,或人体阳气过盛(发烧)的病人,就是阴阳不平衡的表现。《内经》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说凡外界或体内阴阳平衡时均为人体最精神之时。一日中卯为上午5~7时,酉为下午5~7时,是外界阴阳比较平衡之时。所以,一般而言,卯酉时是人体最精神之时。
(2)子午与阴阳:午时是中午11~1时,为一日中阳极之时,是一日中阴阳最不平衡之时。故此时人多有疲倦而喜午睡。子时是夜间11~1时,为一日中阴极之时,是一日中阴阳最不平衡之时。故《内经》讲:“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所以人到子时,(三更半夜)多已入睡。故此,从养生的角度而言,一日之阴阳的关系,在于处理好休息,夜晚睡觉最迟不应超过子时。
四时对人的影响
一日的变化对人的影响已经如此之大,一年春夏秋冬四时更是如此,甚至影响着人的饮食。
(1)夏季与阴阳:夏天阳盛于阴,阳气上升,进至中午则为阳中之阳,外界阴阳更加不平衡。此时人体本身受其影响则更易疲倦,故夏天中午人更需要休息。观察此时动物也都会栖息于树荫之下或水中,这种“静以养阴”的自我调摄养生本能正是对外界阴阳不平衡的调节。《内经》讲:“动则为阳,静则为阴。”所以夏天不适宜过量运动,进补阳性物质则会造成更大的阴阳不平衡,终导致阴阳离厥,发生大病,所谓“逆天者亡”。此时养生应静以养阴,进食阴性物质为补,才能平衡外界的阳气。这就是《内经》所讲“春夏养阳”的道理所在,才能使“夏长”。以植物而言则为茂盛,以人而言则为“大只”(强壮)。所谓“顺天者生”。
(2)冬季与阴阳:冬天阴盛阳衰,时至子时,为阴中之阴,正是外界阴阳最不平衡之时。故冬天人们特别容易入睡而且也应早睡。虽然冬天阴气盛,然时至中午,则为阴中之阳,其外界阴阳较为平衡。故此时人也多无倦意,即使中午不息或稍稍休息也就可以精神饱满。故此,冬天人们常值中午阳盛之时出门,多能受“补”的道理所在。
可见,大自然对人的影响力之大,养生者不可以不知,所以四时养生和饮食无不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而五月十月为春秋季节,正值一年之中阴阳平衡之际,所谓秋高气爽,也是人最清爽的时候。
(唐嘉丽/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