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武术书籍>武术健身 > 瑜伽 > 丹道要旨(五)
隐藏右侧

丹道要旨(五)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其二十七层为:阴尽阳纯,十月胎圆
      
        修炼丹道,养胎人定,是一个极严密的人体生命科学养生系统工程,差之一毫,失之千里,中黄庭行大周天功的过程,也是消阴长阳的过程,天魔外邪,人体疾病,不正确的意念,统统归结为阴魔。阴魔有三尸六识之谓,古人称三尸虫为:青姑,血姑,白姑,专门伐人身体,阻碍修道信心。修道者要斩三尸虫,净身心。六贼为:耳目鼻舌身意六个感官,它使修道者外欲重重,不宜人静。故曰六贼。在胎婴功圆时,魔境也现,进一步无极先天大道,退一步阴魔障路弥漫。修道之士断魔,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近人把魔境作仙境,可笑)。
      如果出现良景,天堂美景,琼宫琅宛,群仙朝贺,天书敕召,死心人定,不可着意动心。如果出现恶境,地狱恶像,神头鬼面,洪水猛兽,却勿当真。见怪不怪,其怪败矣。此是三尸六贼作祟。修道者要正确认识世界(什么是大道),正确改造自己(修道心法),方能消阴长阳,炼成“无极大丹”。
      修道者要知道精分先天元精(阳精)后天浊精(阴精),神分为先天元神和后天识神,阴神和阳神。什么是金丹(大丹),用现代术语就是精和元神的化合物。丹就是圣胎,圣胎又叫“法身”,法身纯阳之后叫阳神,神证六通之境必须是先天状态下纯阳之功。性命双修才是唯一途径,其它手法皆左道旁门,坠人邪门,步人歧途矣。笔者回顾大干世界茫茫众生,悟者寥寥无几。
      十月胎圆之后,灭尽静定之余,露出性光,静中外视,紫霞祥烟满目,顶中下视,一团金光罩地,不可着他,死心人定,自有金莲纵地起,白雪满天飞,金莲从地涌出,上透九霄,自然化为雪从天飞来,缤纷而下,以意留之。仍皈身中,育我仙婴,乃十月胎圆,止火候到矣。一旦天花乱坠,不知止火,婴儿又有火焚莲座之危险,天花乱坠是出定中宫,迁入上田之景到也。必须止火化神,不须再用寂照之功,只用一味还虚心在于元,俱入于无,而火方得止,又人定出定,出定者,离中田迁入上田也。人定者,凝神于合谷泥丸,使耳目重开,聪明再启。出定之时,在止火之日,倘在止火前出定,神必荡而远矣。若在止火后出定,神又顽钝而不灵矣。如果不知出胎之法,只能久住于此,不能超凡人仙,修者把握此良机也。
      古丹经云:“气人脐为息,神人气为胎,胎息相合,名曰太乙含真”。圣婴功圆时,现“法身”与修炼一模一样。尽管“法身”具备六通之能,三华聚于顶,五气朝于元。但它仍像婴儿一样性体嫩弱,须修炼者重新换炉设鼎上田,返还到纯性功阶段,行三年乳哺,九年面壁之功,方能功德圆满矣。道书上把这一阶段的功谓之“中乘神仙”。
      4、炼神还虚,乳哺面壁(与道合真)
      
      法 语
      
      天花乱坠火须止,五彩缤纷勿恋居;霹雳惊雷震紫府,电光闪闪九天宇。
      乳哺三载心铭志,速去速回戒迷域;面壁九年无欲耻,虚无虚无大罗躯。
      《丹道要旨》最后一步功为“炼神还虚,与道合真”。那么炼神还虚又是通过三年乳哺和九载面壁来实现的。
      (1)还虚之理:
      阳神养成,尽性了命之事已毕,无生死之患,修炼至此,圣体尚嫩,欲其慧光,凝结不散,须行调养还虚之功,乃能坚其圣体老成,如停止不前,未能法力广大无边,神俱六通而广大。阳神之为物,系人之灵性与祖炁相结合所成者也。虽为气体,较一切后天有形之物更为精粹,然犹有气性,仅限于祖厢界内,不能超人虚无之境,而于原始真空合体,所谓“与道合真”。元始天尊在天之最高处,三十六天之上——大罗仙境,皆喻“道”之极也(三清之言即道言),初出阳神之后,易于动摇,调养人定已久,方能镇静而不妄动,故定而又定,乳而又乳,行三年哺乳,九载面壁之功,务使气体全消,而与太空合体,合乎虚无自然之虚空,养成真空妙相之金身仙体也。修到“虚无元始”方为至矣极矣。
      (2)还虚之法:
      其二十八层为:超神上田,性宫悟真
      南极老人云:“圣胎初脱,由中宫超人上田,上田乃是天宫内院。若无正觉主宰,不知不觉,当五色五音,蜃楼海市,宇内之奇观,杂投猝至。繁华内院一切境界,天仙诸神,千万不可交谈片语,百出相尝,真人一坠其间,鲜不昏沉而死,真人已死,前功尽废,真可悲哉。必须心定性定,死心不动,万般景象,闻如不闻,见如不见,真人方保无失矣”。据说刘祖插花真人,当神超内院,迷人繁华之境,而不能出昏衢,以登彼岸,所以有花街炼性一节。大周天之火候,从炼丹至此,是真是幻,一概不理,必须死心人定,方保万无一失者也。
      由下田迁往上田是一个细微复杂的过程,一有疏忽,其功必败,古有无数个修士因超上田而前功尽废。现摘广成子迁上田之语曰:“当阳神由中宫迁上田,必须从十二重楼经过。十二重楼城綦重矣。惟是默然端坐,若有知无知,若用力不用力,但存一息千里,千里一息之念,才是倏忽过重楼功夫。功夫至此其细如丝,神也难传,自领自惰耳(多么不易,修士谨行之)真人过十二重楼起内苑,此时,天门将开未开之际,心若昏沉,阳神将杳然而飘荡。惟灵真不寐,昏默有所把握,将阳神迁往上田,寂照于上田泥丸之中。速引入灭尽,定而寂灭之。即凝神于泥丸,不着于上田,以阳神寂照于上田,存想三田化成一个虚空世界,无边无际,无内无外,空空洞洞,明明朗朗,阳神迁到囱门之时,千万不可下视,恐神惊怖,恋壳不敢出,此是第一层色身。虚空大界打不破,难出昏衢。自待内真外应,二火交光,开门自开矣”。
      天花乱坠,圣胎功圆,止大周之火候,迁阳神上田的过程,修士可解为重新换炉设鼎于上田性宫天谷内院的过程,此节功夫一瞬间,稍有差错,前功废弃。百日筑基,十月养胎,付诸东流,彻悟广成子道祖之秘传,完好此节功。
      
       其二十九层为:阳神出壳,身外有身
      
      神迁上田之后,丹道功进入上乘的修性阶段,坐中自观三华聚顶,五气朝元之景,眼前有五色祥光,瑞霭飘逸,有时出现雪花一样晶亮点飞舞,出神之期至矣。
      刘樵阳云:“阳神由中田迁上田,混合静定,待静极之际,忽然霹雳一声,轰开顶门(笔者阳神出壳时电闪亮灼如白昼,雷鸣震灵阳神)即当闭目冥心,凝神人定于天谷内院,觉得身体如在虚空,神气飘然,明朗不昧,逍遥自在,而色身之五官百骸,自不见有,五气自然凝结为彩云,拥护法身,此时演阳神出壳之功。或见音乐嘈杂,喜气盈盈,金童玉女,左拥右护,或驾火龙,或乘猛虎,自上而下,所过之处,楼阁观宇,人间帝王。一切魔境,不可着他,必须见如不见,闻如不闻,无人大过于我(三界内外,唯吾独尊之念),只管乘驾上升,左右前后,官僚女乐,随行侍从,留恋而不忍离,虽然终是教我过门不得,如此升降,不然其数,积习纯熟,一升而到天空,一降复归旧处。上下往来,绝无滞碍,自上而下,如登七级宝塔(三十六级宝塔),加上十二琼楼,一楼而复一级,候雷声响震,电光闪灼,红光遍界,紫焰弥空,二火交光,响震一声,顶门大开,一念思出天门之外,迁出凡身,身外有身矣”。六丈金身已显,化则为气,聚则成形,金身修成,八万四千根也放毫光,化作精光神将卫道护法。
      天门打开,真人飞上太虚,头顶有不适之感,甚至疼痛难忍,切勿惊骇,疼过三日,自然安然无恙。此时恐阳神性嫩,迷而不归,应速收回金光阳神。
      
       其三十层为:金光五气,护卫阳神
      
      阳神出壳,身外有身,其状如炼丹者之姿容,是修真者第一次超凡脱俗,修士切勿惊喜,稍有差错,复为凡夫俗子矣。应谨慎修为。慈航道人云:“神即迁到顶门之上,顶门如同天门,脑宫即天宫,切勿惊怖,只管放心大胆,一志凝神,存想法身。一念思出天门之外,随即闭目往下轻轻一眺,如梦初醒,而身外有身矣。阳神初出之时,居于色身之旁,三四尺许,而身所有一切,万不可起视听之心。无论三亲六故,祖父妻子,诸仙众神来参,天书下诏,王母来请,或真或幻,一切境界皆当置之度外。一切莫认,一切莫染,切不可着他,只死心不动,绝虑忘情,一味人定,不睹不闻,静以待之,顷刻之间,而自己身中即透出一道金光或白光,大如车轮,现于面前,即用真意将法身移到光前,凝聚留恋,真意一定存想金光渐渐收敛,金光缩小如寸许,状似金钱,即将用意一吸,收入法身之中,而法身即人于凡躯。性海之内(上田)收回本宫,仍依灭尽定,而寂灭之,深人大定。古云:“金光为化形之妙药,千万不可错过,过此时如金光散去,未收再无有矣。终有留形之说,不能化无形者矣”。
      道书和古神话典故多次讲腾云驾雾之举,大丹未成乳哺面壁未历者,只是符咒借外力而已。此是左道旁门之为。修真之士所驾之云,乃法身纯阳过程中自己炼就者矣。太极真人曰:“阳神初出凡躯,形仅三寸,盘旋左右,回顾莲坐,立即收入上田神室,寂灭静养,九九次(乃八十一之数),方布本身五芽灵气,此五芽之气,即静极之后,五气朝元之为也。照耀空中,化为五色祥云,然后再将本性灵光,运动真意射人祥云之内,化为一团金光,大如车轮,而阳神端居金光之内,其丹光余气,悉化为天魔外道,百般景象,引诱阳神,稍差着声色于闻见,阳神即一去不返,人于魔境,转生六道,世人认为坐化小成之果也。非也,前功废矣(尽管有人凡躯不朽,但为尸解坐化,未成正果,或曰仙去,欺人之谈)真可悲哉。此皆因炼未纯,心未真死之过也(识神灭)。必须一意守住金光,死心不动,一切魔障不着自退,待魔境退,金光缩小,须用真意照定金光一吸,连法身收回性海本宫,混而为一,静定之,久之以后复出之。此阴魔皆化为真神,现在眼前,于色身一样,方保无失矣”。
      此乃阳神初出,初调养乳哺也。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瑰宝,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