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得道成仙,长生不老,是道教的核心宗旨。作为道教祖师的老子和先秦道家主要代表的庄子都重视养生、长生,有丰富而独特的养生之道。老庄的养生之道是道教养生学说的理论基石。
第一,养生之道要保持精、气、神,做到形神合一。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虫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和日常,知常日明,益生日祥,心使气日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第55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第42章)“载营魄抱一,能离乎?”(第10章)
这就是说,要像无私无欲的婴儿一样,精气旺盛,阴阳调和,而不外泄。而贪图安逸和享受,放纵自己的欲望,不仅不能延年益寿,反而导致过早的死亡。道生万物,万物是阴阳和谐的统一体。“抱一”就是指精气不能脱离身体,形神不能分离。万物是由阴阳二气交感而生的,魂和魄的结合便有了人的身体和生命,两者一旦分离,人就走向死亡。所以老子强调“抱一”,强调肉体与精神的统一。
后来庄子在《庄子·庚桑楚》中发挥了老子这一思想,他说:“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也就告诉我们,护卫、保养生命要注意精、气、神三者的合一。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养生之道,重生、贵生。一个人要想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就要保持精、气、神的不外泄,做到形神合一。
“南荣趎曰:‘里人有病,里人问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犹未病也。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挽,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瞬,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能乎?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庄子·庚桑楚》,以下只注篇名。)“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人世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知北游》)
从上可知,庄子的“卫生之经”的养生理论有三个要点:首先,少私寡欲,精气充沛。这就是说,婴儿每日啼哭,但是由于他没有贪欲,所以精气旺盛,阴阳调和,而不外泄。一个人如果贪图安逸和享受,放纵自己的欲望,不仅不能延年益寿,反而导致过早的死亡。其次,道生万物,阴阳调和,万物才能和谐发展。“抱一”就是指精气不能脱离身体,形神不能分离。万物是由阴阳二气交感而生的,魂和魄的结合便有了人的身体和生命,两者一旦分离,人就走向死亡。气变化无穷,人的生死在于气的聚散。所以庄子强调“抱一”,强调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也就告诉我们,护卫、保养生命要注意精、气、神三者的合一。最后,庄子有豁达的生死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例如,庄子的妻子死了,当别人向他表示哀悼时,庄子却“鼓盆而歌”,庆祝妻子回归了自然,得到了永生。
第二,养生之道在于恬淡寡欲,清净无为。
常人保养身体,延长寿命,主要是“益生”、“厚生”。老子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他主张超然名利,清净无为。“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12章)“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第75章)“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第13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第7章)“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第59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44章)
世俗之人为了长命百岁,往往注重物质生活的追求。老子反对奢侈、浮华的生活,崇尚俭朴无华。“五色”使人眼花缭乱,“五味”使人味觉败坏,“五音”使人听觉麻木失灵。如果一个最高统治者沉湎于声色犬马,不仅亡身而且要亡国。例如,《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商纣王荒淫,奢侈无度,结果落得引火自焚的可悲下场。作为周“守藏史”,老子是第一个以否定形式总结历史经验的哲学家。所以,老子借鉴历史成败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圣人“为腹而不为目”,不要追求物质享乐,崇尚朴素的自然主义的生活。另外,在生命与名利的关系上,老子认为名利是身外之物,要抵制住外界功名利禄的诱惑。如金银珠宝等财物聚敛的越多,一旦出事就损失的越多。所以要知足,适可而止,才能保护好生命。可见,养生之道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超越世俗的名利之争,不要贪图荣华富贵等身外之物,要清心寡欲。只有这样才能“长生”。同样,庄子认为养生之道要有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精气不外泄。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事奚足遗弃而生奚足遗?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达生》)“‘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人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在宥》)“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刻意》)
从上述可以知道,养生之道,一是在于恬淡寡欲,清净无为。但是世俗之人却不懂得“自然”的生活哲理。“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这就是说,世俗之人,为了长命百岁,极力追求物质上的供给,却因为奉养过度导致了短命。庄子认为,不要盲目地追求物质享乐,要崇尚朴素的自然的生活。他主张超然名利,取法自然,清净无为,法道信道,才能长生。可见,养生之道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超越世俗的名利之争,不要贪图荣华富贵等身外之物,要清心寡欲。只有这样才能“长生”。养生之道,二是不要劳损形体和精神,专守精、气、神。广成子修身一千二百年,而形体没有衰老。通过黄帝向其请教长生不老的故事,庄子向世人揭示了长生的秘诀就是要形神合一。只有保持内心世界的清净和安详,让精神守护着形体,阴阳藏于体内,“至阴”与“至阳”和谐,人才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第三,养生之道要遵守“道法自然”的根本原则。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1章)“出生人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第50章)
老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生命观,他强调的是“道”和“自然”。也就是说,道是万物的根本,人的生与死都是道的体现,不以生喜,不以死悲,皆因自然。世界上,长寿和短命的各占十分之三,都属于自然死亡。但是还有十分之三的因为“其生生之厚也”,即奉养过度导致了短命。东汉张鲁把“人”改为“生”字,直接突出了道教长生的目的。他说:“道大,天大,地大,生大。四大之中,何者最大乎,道最大也。域中有四大,而生处一。四大之中,所以令生处一者,道之别体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者,与道同号异体,令更相法,皆共法道也。天地广大,常法道以生,况人可不敬道乎。”(《老子想尔注校证》第32-33页)天因为能取法自然之道,能永恒存在。所以,人要取法自然,要大公无私,法道信道,才能长生。庄子也主张顺应自然之道来养生。他用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来解释深刻的自然养生之道。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畸,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日:‘嘻,善哉!技盍至乎此乎?’庖丁释刀对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文惠君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生主》)
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好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而高明的庖丁不用眼睛来看牛,而是心领神会,运用心神顺着牛的生理结构宰牛。所以,19年以来,庖丁宰杀牛数千头,而他的刀仍然锋利如初。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庄子为文惠君生动形象而又精辟地阐释了养生之道。庄子认为,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缘督以为经”,顺应自然之道,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延年益寿。庄子指出,“缘督以为经”,即把顺着自然的理路奉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保养身体,享受“天年”。
(责任编辑乔汉)
- 1. 道教“重命养身”的养生观 [18/05/21]
- 2. 道家辟谷养生能排除五脏之毒 [18/05/07]
- 3. 道家辟谷功法简介 [18/05/07]
- 4. 峨眉道家秘传养生六字诀(上) [18/05/06]
- 5. 漫话道家气功 [1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