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武术书籍>道门哲思 > 玄海窥真 > 辟谷、服气与采气
隐藏右侧

辟谷、服气与采气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北京胡孚琛

    辟谷和服气之术,是早在秦汉方仙道中就流传的古老方术。古人心目中的神仙都是身轻如燕,体香肤洁,貌如处子,能腾云驾雾,在名山大川自由遨游的人物。人要成仙,自然也须摈除污秽,服些珍奇轻香之物。人吃鱼肉和五谷蔬菜,消化后不仅要变成脂肪增加体重,而且还会排出粪便等污秽。因之道书中便有“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食谷者智而不寿,食气者神明不死”的话,辟谷和服气也成了修仙的方术。

    《楚辞·远游》说:“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这是先秦神仙家辟谷、食气乃至采气的记载。在后汉黄老道及魏晋神仙道教中,辟谷食气有效的方士史不绝书。《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乃学辟谷,导引轻身”,“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后汉书·方术传》记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又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状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年。”曹植《辩道论》亦记:“余尝试郗俭,绝谷百日,躬与之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大都无肥者耳。”其中“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陡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南史·隐逸传》亦载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余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北史》中亦载有王远知、宋玉泉、徐则、孙道茂等,皆行辟谷道,以松叶、白术、茯苓自给,获健身延年之效。唐代高道,更重视却谷食气之道,其中潘师正、孙智琼、徐灵府等,居山食松果,行辟谷术,年近百龄。《旧唐书·隐逸传》载王希夷隐居兖州徂来山,“尝饵松柏叶及杂花散,及玄宗东巡,敕州县以礼征,召至驾前,年已九十六”。又载潘师正师事王远知,“清净寡欲,居于嵩山之逍遥谷,积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享年九十八岁”。足见道教辟谷成功者代不乏人。


    辟谷又名断谷、却谷、休粮、绝粒等,因此术常和服气之术结合,故统称为“却谷食气”。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却谷食气篇》,就是方仙道中流传却谷食气之术的证据。《太平经》卷五十二云:“欲知其意胞中童,不食十月神相通。”是秦汉方仙道即以辟谷之术修仙通灵。早在晋代,据葛洪说,’辟谷之术有近一百许法,或服守中石药数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饥;练松柏及术,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药,久不过十年以还。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须日日服之乃不饥者。或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欲还食谷,当以葵子猪膏下之,则所作美食皆下,不坏如故也。(《抱朴子内篇·杂应》)

    后世道士辟谷之方大致并未脱开晋人却谷食气的路子,一般辟谷前先服葵子、胡麻、猪膏、大麻子等药物以润肠泻秽,防止肠胃粘连和大便中毒。辟谷多以减食法渐渐断谷,饥时可饮食少量由芝麻、黑豆、大枣、栗、酥、茯苓、黄精、天门冬、苍术、人参、柏叶、蜜等煮成的汤药,同时要咽津食气,逐渐适应休粮状态。本来行气至胎息境界,自然会发生辟谷现象。辟谷食气之法,其效果可以促进人体真气的运行,激发人体潜能,从而变化人的体质。现代人行辟谷食气之术,亦可减肥、美容,淘汰掉体内多余的脂肪和变异的细胞组织,从而更新体质,提高内气修炼的层次,仍有防病健身的效果。

    服气之法,多和咽津、辟谷、吐纳、闭息、存思、守窍等方术相互配合,有服体外之气和服体内之气的分别。服体外之气时应和存思结合,有服五芽、六气、三气、紫气、雾气,甚至服五方灵气、日月光芒及星精月华等法。服体内之气有服五脏气及元气等法。孙思邈说:“欲学此术,先须绝粒,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静虑,气海若具,自然饱矣。气若不散,即气海充盈,神静丹田,身心永固,自然回颜驻色,变体成仙。”(《存神炼息铭》)孙思邈所传为服体内元气法诀。其他还有《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及《云笈七签·诸家气法》等书所载服气法诀,都是道教服气法的典型之作。服内气之法,一般是先将体内浊气吐出,在吐气欲止时,带动体内元气上升至喉间,然后一口咽下,此体内随呼气上升欲出之气称内元气。例如《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中《咽气诀》所述:“服内气之妙,在于咽气。世人咽外气以为内熏,何以谬哉。吐纳之士宜审而为之,无或错误耳。夫人皆禀天地元气而生身,身中自分元气而理,每咽及吐纳,则内气与外气相应,自然气海中气随吐而上,直至喉中。但喉吐极之际,则辄闭口连鼓而咽之,令郁然有声,汩汩然从男左女右而下,纳二十四节,如水沥沥,分明闻之也。如此,内气与外气相顾,皎然而别也。以意送之,以手摩之,令速入气海。一闭口,三连咽止。干咽号日云行,湿咽取口中津液,谓之雨施。初服气之人熏未流行,每一咽则旋行之,不可遽至三连咽也。喉气通畅,然后渐渐加之,直至于小成也。”显然服气法中所服之“内元气”和后世兴起的内丹学中“元燕”概念尚不尽相同。至于存服体外之气,讲究以多人少出为要,例如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中有“服三五七九气法”:徐徐以鼻吸气三次,以口吐死气一次,如此行三气法久熟,再以鼻纳气五次,吐一死气。五气法久熟,再行七气法。以鼻引七气口吐一死气。七气久之再行九气法。鼻纳九气口吐一死气。久久行之,最后将三五七九合并为二十四气,即二十四咽而一吐之.直至九九八十一咽而一吐之,此法以人气多吐气少为妙。另据《上清握中诀》载《服三气法》:“常以平旦向日,临目,存青气、白气、赤气各如线,从日下来直入口中,挹之九十过,自饱便止。”这种服气法是和存思法配合而行的。

    以存思为主的服气法,逐步发展为采气法。例如《上清握中诀》所载《服日芒法》及《服月芒法》,便是初期的采气工夫。《服日芒法》为“平坐,临目,直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钱,赤色,紫光,九芒从心上出喉至齿而回还胃中。良久,存见心胃中分明,乃吐气,漱液,服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夜间可行《服月芒法》,即存想月亮在泥丸宫,月光芒四射,其白芒流入胃下至丹田。采日精可益身中阳气,治阳虚之症;采月华可滋补身中之阴,阴虚者可行之。日魂月魄可与身中之魂魄相感应,存思采服日月之阴阳,可增强身中阴阳的生命能量。随着道士修炼的层次不断提高,能够激发本身的元气和天地之气感应,便可以采天地之气。采气法往往不必像服气法那样由口鼻而入于胃中或肺中,而是离开呼吸器官及消化器官的系统,直接以经脉、关窍等学说为基础。如采日月精华法,可对日月而坐,存想日月精华吸人头顶百会穴,沿任脉降至丹田,再由督脉升至泥丸宫。日月为天地阴阳之精,《太上玄真诀服日月法》等多用存想,存左眼为日,右眼为月,日月交光,照彻泥丸,下耀五脏,入于明堂,化生五彩甘露,流人口中咽下,沿冲脉运转丹田。其他如由两手掌劳宫穴采松柏树木之气,用两足心涌泉穴采山川大地之气,以眉心印堂穴或祖窍穴感召虚空中先天一熏等,皆须用存思法或修炼到天人合一的高工夫层次才易于施行。

    (责任编辑柯超)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瑰宝,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