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秋季常见病治疗方
武风武术网 http://www.wfeng.net
深秋是人们最易得病的季节,本刊编辑部全体同仁,从甘肃、山西、北京、湖北等地中医药研究机构和医疗单位编纂的中医药典籍中,筛选了一批治疗秋季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药方剂,供患者辨证选用,对症施治,保康健体。
一、风热感冒
1、霜桑叶、西河柳各10克,生姜3片。水煎热服,盖被微出汗。主治头疼无汗,发热重怕冷轻,口干,尿黄,脉浮数。
2、梨1个、生姜3片、童便1小杯。捣梨取汁,入童便,加水1杯同姜煎,温服。主治风热感冒,口干咳嗽。
3、葛根10克、生石膏12克、生姜3片。水煎分二次温服。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疼,出汗口渴。
4、银翘解毒片(丸)、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片(丸),任选一种,按说明书服。
5、葱白二根,豆豉、连翘各10克,山栀、桔梗各6克,薄荷、甘草各3克,淡竹叶2克。水煎服。主治风热感冒及喉炎等症。适用于风温初起,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等症。
6、柴胡、黄芩、羌活、白芷、芍药各4克,葛根、石膏各7克,甘草、桔梗各2克,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二次分服。主治感冒风寒,恶寒轻发热重,头痛眼疼,身体因楚,鼻干,眼眶痛,脉微洪者。
7、升麻10克,葛根、芍药各6克,炙甘草3克。水煎,二次分服。主治感冒头痛身疼,发热重恶寒轻,以及斑疹透发不畅而又有表症者。
8、牛蒡子10克,荆芥、桔梗各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口渴、咽痛为主者。
9、薄荷、知母各5克,生石膏19克,银花、板蓝根、玄参各10克,炒栀子6克,竹叶3克,鲜芦根16克。水煎,每日一剂,分3~4次服。病情重者可日服2剂。可用于小儿重症感冒,高热不退,口渴、便干、尿黄、舌质红者。
10、紫苏15克、前胡12克、杏仁10克、枳壳12克、陈皮20克、半夏15克、茯苓18克、桔梗12克、甘草10克、生姜3克、大枣2枚。水煎服,主治凉燥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鼻干燥但不作渴,咳嗽少痰,舌质正常,脉浮不数。
11、桑叶15克、杏仁12克、豆豉12克、沙参15克、梨皮10克、栀子12克、浙贝母15克。水煎服。主治温燥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干渴,咽干痛,干咳无痰,舌尖边红,脉浮数。
二、急慢性副鼻窦炎
1、鹅不食草、苍耳茎叶、辛荑花、瓜蒂各3.5克,薄荷叶、冰片各0.3克。前五味药共研细末,过箩,再加冰片研至无声为度,用有色玻璃瓶收贮,勿令泄气。每次取少许吹入鼻内,一日3~4次。注意禁食椒、姜、韭、蒜及羊肉、海味等物。
2、苍耳子1000克、辛荑188克、菊花、茜草、金银花各63克。将上药切碎,加水3000毫升,煮取1000毫升,滤过,残渣加水1500毫升,煮取500毫升,如此四次,然后合并四次煮取的药汁,加入250克蜂蜜,文火浓缩至600毫升。每次服5毫升,一日三次,可连续服一至三个月。
3、藿香叶250克、猪苦胆4个。以猪苦胆汁拌和藿香叶,晒干,研为细末,水泛为丸,早晚各服6~10克,白开水送服。制成蜜丸亦可。主治鼻窦炎兼有头痛者。
4、苍耳88克、白芷31克,薄荷、辛荑各16克。共研细面,每次服6克,茶叶一撮加葱白一根为引,煎汤送服。本方是一个消炎解热剂,治风热郁久而成的脑漏。可用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的鼻塞、流涕、不闻香臭、头痛等症。
5、辛荑、白芷、升麻、藁本、防风、川芎、细辛、木通、甘草各等分。共研细面,每次服10克,茶叶一撮为引,煎汤送服。治鼻生息肉,形如石榴子,色紫微硬,常流稠厚鼻涕,腥臭难闻,鼻塞不闻香臭,头胀而痛等症。
6、独脚莲100克,蟾酥1.6克、麝香1克、冰片2克。将独脚莲、麝香、冰片分别研成细面,用黄酒溶化蟾酥,然后将其混合均匀,加适量麻香调为糊状。用的时候,先将鼻腔干痂洗去,用棉签蘸取药糊涂于鼻腔内粘膜上,每日一次,连用2~3周。适用于萎缩性鼻炎的鼻干、不闻香臭。涂药时略有刺激性,但无妨害。
三、风热咳嗽
风热咳嗽多由风热感冒引起,除有风热感冒的症状以外,加有咳嗽吐黄痰、口渴、嗓子痛等症。
1、桑叶、菊花、连翘、桔梗各10克,薄荷5克,芦根16克,甘草3克。水煎分二次温服。
2、生姜汁、莱菔汁各一盅,梨汁三盅,三汁合匀,加白糖少许,分二次用温开水冲服。
3、北沙参16克、麦冬13克,桑皮、地骨皮各10克,橘红、桔梗、前胡各7克,甘草5克。水煎分二次温服。
4、桑叶8克、菊花3克,杏仁、桔梗、芦根各7克,连翘5克,薄荷、甘草各3克。水煎,二次分服。治伤风咳嗽,鼻塞,微有恶寒恶风者。若咳嗽较重,痰黄粘不出,可加黄芩、浙贝母等;发热较重者可加知母、石膏之类。
5、地骨皮、桑白皮各10克,生甘草4克,粳米一撮,水煎服。本方是一个消炎镇咳剂,能清泻肺热,主治肺热咳喘,皮肤蒸热,微有恶寒发热,脉细数,舌质红,苔薄黄。
6、桑叶、贝母、香豉、栀子皮、梨皮各4克、沙参7克。水煎,一次服下。本方是一个镇咳剂,主治外感燥热,头痛身热,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
7、冬桑叶10克,甘草、胡麻仁、枇杷叶各4克,生石膏8克,人参、杏仁各3克,阿胶(烊化)3克,麦冬4克。水煎,二次分服。主治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口渴,鼻干,胸满胁痛,舌苔薄白少津,尖边红赤,以及肺萎,咳吐涎沫,喘逆上气,咽干口渴,舌尖无苔或剥脱,脉虚数者。
8、麦冬、沙参、半夏、紫菀、桑白皮、枇杷叶各10克,甘草、竹叶各4克,百部7克。水煎,二次分服。治新久咳嗽,干咳无痰,或痰粘不爽,或喘咳并作。
9、贝母、橘红、桔梗各5克,天花粉、茯苓各10克,瓜蒌4克。水煎,二次分服。本方是一个祛痰镇咳剂,主治肺燥有痰,呛咳,痰少而粘,咯痰不利,咽喉干燥,短气喘促,舌红少苔。
10、党参15克、黄芪12克、熟地20克、五味子12克、紫菀10克、桑白皮12克、桑叶15克、淡豆豉15克、栀子12克、贝母10克、杏仁12克、梨皮10克。本方补益肺气,润燥止咳,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四、哮喘
哮喘俗称“吼病”、“喘病”,有些地方称“伤劳”。一般是白日轻、夜间重,春夏轻、秋冬重(也有相反的),时轻时重,往往多年不愈,屡屡发作,使病人身体逐渐虚弱,丧失劳动能力。
1、煅白砒3克,淡豆豉31克。共研细末,分装40包备用。每天服一次,一次一包,凉开水送服。服后须用凉水漱口,以免腐蚀口腔。
2、白胡椒1~5粒,生姜,普通黑膏药。依小儿年龄大小,将白胡椒研末,放黑膏药中心,先用生姜切片擦患儿肺俞穴处(该穴位于第三脊椎下两旁各1.5寸处),以擦红为度,再将膏药贴于其上。用药期间禁风寒,忌生冷。
3、麻黄、桂枝、细辛、干姜、甘草、五味子各4克,芍药、半夏各5克。水煎,二次分服。本方是一个发汗祛痰剂,治寒性喘咳多痰,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等症。
4、防风、荆芥、当归、川芎、杭芍、元明粉各10克,麻黄、白芷、连翘、滑石各7克,桂枝、栀子、胡连、薄荷、生大黄各5克,生姜5片。水煎二次合在一起,早中晚各服一次。主治支气管喘息,不断发作,晚秋及冬季尤甚,经久不愈,发作时咳嗽吐痰,气喘不能入睡,昼轻夜重,说话气短。服药期间切忌烟酒。
(霍洪一刘祥)
- 1. 谈谈“小鹰爪功”对网球肘的积极 [18/05/16]
- 2.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小验方 [16/02/27]
- 3. 治疗老慢支的药膳方 [16/02/21]
- 4. 武当道医治疗高血压病验方 [16/01/29]
- 5. 中医治疗老年性便秘 [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