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武术书籍>中医养生 > 特色疗法 > 武当道医坤科带下症疗法(下)
隐藏右侧

武当道医坤科带下症疗法(下)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湖北 尚儒彪

    三、黄带症治

    坤民阴道内流出一种粘液臭秽的液体,色如黄茶叶汁,称为“黄带”。

    产生黄带的原因,主要因为忧思伤脾,脾不健运,使湿热停聚,郁而化黄,其气臭秽,下注带脉而致。

    本病治疗宜清热化湿,健脾和胃。

    主症:带下黄色而臭秽,面色淡黄而浮肿,头胀眩晕,阴痒心烦,饮食日减,大便溏薄,舌苔薄黄而腻,脉滑数。

    治法:宜清热化湿。

    处方:

    止带易黄汤:山药、芡实各30克(炒),黄柏9克(盐水炒),炒白术、炒薏仁、车前子,白果各9克。水煎服。

    加味六君子汤:人参、甘草、山栀各6克,白术(土炒)、茯苓、陈皮、半夏、柴胡各9克。水煎服。如若黄带日久,淋沥不断,兼有气虚症者,宜补中益气汤加煅牡蛎、煅龙骨。

    侧柏椿白皮丸:椿白皮(炒)、鱼腥草、败酱草各15克,侧柏叶、黄柏(酒蒸)、川连各10克,香附15克,白术9克,白芷(烧存性)6克,白芍9克,水煎服。小便赤涩者加萆薢、滑石、赤苓。

    四、青带症治

    坤民带下色青,甚则如绿豆汁,其气臭秽,粘腻而下,称为“青带”。

    产生青带的主要原因是肝经湿热下注,也有青带日久,肾经虚损而成者。

    本病治宜解肝郁,清肝火。肾虚者宜滋肾养肝。

    1、肝经湿热青带

    主症:带下色青或带黄白,面色苍黄带青,精神抑郁,善怒气短,胁肋疼痛,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宜解肝郁,清肝火。


    处方:

    逍遥散加减:茯苓、白芍(酒洗)、生甘草各15克,柴胡、黄芩、陈皮各10克,茵陈15克,酒大黄、山栀子各9克(炒)。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汤:人参、甘草、防风、栀子各6克,柴胡、黄芩、半夏各9克。水煎服。

    2、肾虚青带

    主症:青带久而不止,致使肝肾虚损,头晕目眩,咽喉干燥,眼睛视物不清,舌红,少苔,脉虚细。

    治法:宜滋肾养肝。

    处方:

    加味六味地黄丸:生地、山药、枣皮、茯苓各15克,丹皮、泽泻各10克,椿白皮、薏米仁各20克。水煎服。方见气虚经行过少。

    济阴地黄丸:五味子、麦冬、当归、地黄、肉苁蓉、山茱萸、山药、菊花、枸杞子、巴戟各等分,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五、黑带症治

    坤民带下色黑如黑豆汁,或赤白带中夹有黑色,或清稀如水,或浓粘臭秽,称为“黑带”。

    产生黑带,一因胃火旺盛,与命门膀胱三焦之火合而煎熬,熬干而变为炭色,断是火热之极。二因肾虚,黑为肾之本色,带下日久,肾虚不能摄关。治法宜泄火益肾为主。

    1、火热黑带

    主症:带下黄赤兼见黑色,粘腻臭秽,心烦口渴,面色黄赤,或阴中肿痛,小溲赤涩刺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宜泄火为主。

    处方:

    真武泻火汤:黄连、栀子(炒)、刘寄奴、大黄、王不留行(炒)、茯苓、滑石、生地、竹叶、白术(土炒)、车前子(酒炒)各9克,石膏15克(炒),生甘草、知母各6克。水煎服。

    如若火热之症较轻,伴有阴虚见症,咽喉干燥,午后潮热,掌心灼热等症,可用加味固阴煎治之。

    附方如下:生地15克,白芍、龙骨、牡蛎、茯神、山药各9克,阿胶、知母、黄柏各6克,地骨皮15克。水煎服。

    2、肾虚黑带

    主症:带下黄赤而兼黑色,质稠而臭,面色苍白,颧部发赤,头目眩晕,午后潮热,咽干口渴,甚则心悸不寐,大便干结,小溲黄少,舌质红绛苔剥,脉象虚细而数。

    治法:宜滋阴益肾。

    处方:

    加味地黄汤:熟地24克,山药、女贞子、枸杞子、车前子、菟丝子、山萸各12克,茯苓、泽泻、丹皮、知母、黄柏各9克,酒大黄6克(后下)。水煎服。

    六、五色带下症治

    五色带:白、赤、黄、青、黑五种颜色混杂而下,一般都有臭秽气。造成五色带下的主要原因,一是五脏俱虚,故其色随秽液而下,带下五色;二是湿热内蕴,胞宫溃腐而色随带下。

    治疗五色带下,应掌握虚补实泻两个方面,五脏俱虚者宜补虚固涩;湿热内蕴者,宜清热利湿,排脓解毒为主。“五色带下”比较难治,近观子宫颈癌多与此病有关,必须高度注意。必要时,请西医作妇科全面检查,以免误诊。

    1、脏虚症,五色带下。

    主症:带下五色,久而不止,面色苍白,精神疲倦,有时怕冷,头目眩晕,腰酸力乏,心悸不眠,大便溏薄,舌质暗淡,苔薄滑腻,脉沉迟。

    治法:宜温补固涩。

    处方:

    五带散:

    人参、白术(土炒)、白芍(酒炒)、当归、川芎、茯苓、木香、陈皮、炙黄芪、制首乌、柴灵芝、金樱子、大芡实(炒)、薏米仁(炒)、肉桂各等分,研为粗散,每取粗散15克,水煎,空腹稍热服,每日服3次。

    伏龙肝散:方见劳伤冲任崩漏。

    参芪固本丸:人参、茯苓、熟地,香附各9克,炙黄芪、当归各15克,川芎、陈皮、厚朴、枳壳、艾叶(醋炒)、补骨脂、小茴香(炒)各6克,龟板(醋炙)9克,苍术12克,白芍9克(酒炒),焦楂、巴戟、丹皮、紫胡、川连(酒炒)、黄芩(酒炒)、川羌各6克,地榆9克(炒),龙骨15克(煅)。共研为细末,姜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开水送下。每日服3次。

    吴茱萸汤:吴茱萸、木香、丁香各30克,杜仲、蛇床子各60克,五味子30克。水煎乘热薰洗双脚,每次浸泡30分钟,每天一次。

    2、湿热症:五色带下

    主症:带下五色,臭秽异常,有时起泡沫,胸闷纳少,口苦且腻,少腹胀痛,寒热往来,小溲黄浊,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数。

    治法:宜清化湿热为主。

    处方:

    湿清饮: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生干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各9克。水煎服。

    止带散:当归9克(酒炒),川芎5克,香椿根皮12克(炙),牡蛎粉(煅)、莲须、生地、熟地黄各9克,甘草5克(蜜炙)。水煎服。带下腥臭者,加樗根皮9克;肝郁带青者,加醋炒柴胡9克,童便炒香附9克,栀子10克;脾虚湿痰下渗之黄带者,加茯苓、陈皮、白术各9克,半夏6克,黄芪9克;赤带心悸,盗汗发热者,加茯神7克,远志10克,麻黄根9克,地骨皮9克,鳖甲10克,桂枝尖6克,麦冬、丹皮各6克;白带肺虚咳嗽者,加陈皮9克,蜜炙马兜铃6克,杏仁6克;黑带腰痛肾热者,加黄芩9克,盐炒黄柏6克,杜仲炭、川断、破故纸、苡仁各9克;肾寒者,加小茴香9克,干姜6克;带下腹痛者,加香附、五灵脂各9克,元胡(醋炒)10克,吴茱萸6克;以上带下如兼胎孕不安者,加艾叶、白术、白芍各9克,黄芩6克,黄酒、童便为引,水煎服。

    七、赤白带症治

    带下而见赤白相杂的,叫做“赤白带”。

    产生赤白带的病因,一是湿热留恋下焦,腐化成赤白带,其气味多臭秽;二是血瘀,多因胞内瘀血停留所致;三是气郁,患者平素多思善虑,损伤心脾,血不归经而成赤白带。此外,还有虚型赤白带等。

    治疗赤白带的方法和治疗白带大致相同。不同点是治疗赤白带比治白带要多用清热药,要在处方内适当加些止血药。

    1、湿热症赤白带

    主症:带下赤白,量多粘腻而臭秽,胸闷食少,阴户湿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涩而数。

    治法:宜清热化湿。

    处方:

    胜湿丸:苍术30克(炒),白芍60克(酒炒),滑石60克(炒),椿白皮60克(醋炙),炮姜15克,地榆60克(炒黑),枳壳9克(麸炒),甘草15克。制为末,糊丸,米酒饮下9克。

    四白二黄汤:酒侧柏、黄连、黄柏各15克,醋香附、白石脂、白术、白芍各30克,椿白皮6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或用量减半,水煎服。

    土苓散:土茯苓、陈皮、茯苓、木通、当归、金银花、大黄、川芎各等分。研细末,每用12克,水煎温服。

    2、血瘀症赤白带

    主症:带下赤白,少腹满痛,行经因难,经期大多超前,舌质紫暗,脉迟涩。

    治法:宜化瘀为主。

    处方:

    益母丸:益母草3公斤,煮水熬成浸膏各60克,研为细面,制成丸,每服6克,日3次。加入白术、白茯苓、川芎、三棱、莪术。或用益母草60克,水煎服之,亦有效。

    如若产后或者滑胎以后,带下赤白,淋沥不断,少腹时而疼痛,脉象弦细而涩,宜用生化汤:当归30克,川芎15克,甘草6克(炙),炮姜3克,桃仁9克。水煎服。

    3、气郁症赤白带

    主症:带下赤白,胸闷胁胀,暖气频繁,饮食不香,舌苔薄黄,脉弦。

    治法:宜理气解郁。

    处方:

    川楝丸:川楝子(碎、酒浸)、炒茴香、当归各等分。酒糊为丸,每服三五十丸,黄酒下。

    乌香四仙丸:乌药、四制得附子各60克,炒神曲、炒山楂、炒麦芽、炒鸡内金各20克,研细面,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3次。

    4、虚寒症赤白带

    主症:带下赤白,久而不止,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脉紧细。

    治法:宜温补固涩。

    处方:

    火龙止带丸:当归60克,附子30克(炮黑),龙骨60克(煅).吴萸30克(炒),牡蛎60克(煅),艾叶30克(炒黑),赤石脂60克(醋煅),干姜30克(炮黑)。制为末,泛醋为丸,每服以乌梅汤下9克。

    当归煎丸:当归(酒浸)、赤芍药、牡蛎(煅)、熟地(酒蒸),阿胶(锉蛤粉炒成珠子)、白芍、续断(酒浸)各30克,地榆15克。上为细末,以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黄酒下。

    (责任编辑 柯超)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瑰宝,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