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武术书籍>道门哲思 > 玄海窥真 > 【张三丰丹经注解】
隐藏右侧

【张三丰丹经注解】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原文】

    大元飘远客,拂拂髯如戟。

    一曲上天梯,可当飞空锡。

    回思访道初,不转心如石。

    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

    舍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

    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

    舍我总角儿,掉头离火宅。

    人所难毕者,行人已做毕。

    人所难割者,行人皆能割。

    欲证长生果,冲举乘仙鹤。

    后天培养坚,两足迈于役。

    悠悠摧我心,流年驹过隙。

    翘首终南山,对天三叹息。

    天降火龙师,玄音参一一。

    知我内丹成,不讲筑基业。

    赐我外丹功,可怜谆告切。

    炼己忘世情,采药按时节。

    先天无斤两,火候无爻策。

    只将老嫩分,但把文武别。

    纯以真意求,刀圭难缕晰。

    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

    换鼎复生孙,骑龙起霹雳。

    天地坏有时,仙翁寿无极。

    【注解】

    本篇名为《上天梯》,颇似一个诗词的曲牌名称。其实是三丰祖师用五言诗的形式陈述自己的修道经历。盖因修道是由凡人去做仙人,由丹品修为仙品,由凡道返还天道,如此一步步扎扎实实攀登而上,故名“上天梯”。

    三丰祖师出生于元定宗丁未二年(公元1247年,时为南宋淳佑七年)四月初九日。他生平的主要活动时期在明朝,故在此诗里他称自己是“大元飘远客”。意思是说他是元朝时代的人,而现今成道仙游,岁月飘悠,离开元朝那个时代已是很久很久了。据史志载,三丰祖师青年访道,三十年无所遇,至延佑元年(公元1314)六十七岁时,在终南山遇火龙真人传与至道。泰定甲子春(公元1324年春天),南至武当,“调神九载,而道始成”。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以华夷宾服诏求”而不得。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又多次诏求,终不得见。这时的张三丰已是一百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又,史载张三丰的形象是“丰神奇异,龟形鹤背,大耳圆睛”,“须髯如戟”。其自述“拂拂髯如戟”,显与史志记载相符。

    “一曲上天梯,可当飞空锡”一句,意思是说:我的这首生平历程的陈述诗句,对于求道不遇的人来说,无疑正像一个饥饿的人遇到天上掉下馅饼,是凭空得遇的赏赐。“锡”即“赐”的意思。言外之意,此乃天机,可遇而不可求。遇则不修,岂不辜负了祖师一片真心!

    “回思访道初,不转心如石”一句,是说他回想起最初起愿访道,是因为对世事所蕴含的本质、对仙学如此高妙的内涵都一无所知,而又非常想了解想涉足。“不转”即心不通理,故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心不通理即死顽,故喻为“心如石”。

    “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一句。叙述了三丰祖师坚心访道的一段特殊经历。《张三丰全集》载,张三丰生于辽东懿州,五岁时患眼疾,久治不愈。时有碧落宫道长张云庵经张三丰家,见张三丰长相奇异,思非凡品,意欲收为弟子,顺医眼疾。张母许之,遂从张云庵出家碧落宫。半年后眼疾痊愈,云庵道长便教习道经,张三丰过目成诵。兼读儒释两家之书,随手披阅,会通其大意即止。如此过了七年,即十二岁,张母念子心切,云庵道长遂送三丰还家,专攻儒学。中统元年(?)“举茂才异等”,相当于现在所说被评为特殊的拔尖人才;“二年称文学才识,列名上阙,以备擢用”。作为备用的官员人才,已经在朝廷立了档案。至元甲子秋(?),那时元朝刚刚定都于燕京(即今北京),朝廷要用人才,于是诏令那些被立了档案的人才入京待命。后有廉希宪公举荐,做了中山博陵令(即今河北保定范围内一个县官)。治政有方。闲时访葛洪山,得闻仙道之事,遂有挂官之心。加之任内父母相继谢世,更加看淡于人生世事,遂借守孝辞官访道。接下来,他在诗中对这次离家出游有更为仔细地陈述,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舍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总角儿,掉头离火宅。人所难毕者,行人已做毕。人所难割者,行人皆能割。”从这一长段诗句里,我们看到三丰祖师为了追寻人间真道,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立下了多么坚强的意志!同时也从中品味出了“此中无情胜有情”的外壮内悲的离别情怀。刚刚为父母守孝完毕,还未曾从怀吊父母的忧伤中解脱出来就决心要出走了。家乡的山野像在苦苦地挽留。但此时的心已像展翅的云鹤,又怎能留得住呢!出发的那天清晨,诗人已同妻子不知说了多少生死离别的话,两两的嘱托不知千遍万遍说了多少。趁着孩子们还在熟睡,趁着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还未大亮,带着伴行的书僮赶快离开了家。这一跨出家门的行为可是一生终极归宿的决断选择,它宣告着这一步门坎的跨越,就是由食人间烟火的世界向越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道世界跨越。这一抉择如还有犹豫或不果断,那很可能就走不了了。若妻子动情地大放悲声,若孩子们醒来见爹爹要远去不归扯着衣襟哭喊不放,那自己的理想就会因情感二字彻底破灭了。就是这断然地一步跨出去,终使自己踏上了寻求大道之旅。别小看这一步,它是对修道者意志的一个检验。凡世之人,他们总是在口口声声说修道,说练功;甚至为了生命也常常说荤也该忌,酒也当戒,一旦你问他从什么时间开始修道,开始练功,开始忌荤,开始戒酒,他又会说出一大堆原因表明“暂时还不行”,要紧的事情未“毕”。然而真正的修道人就是能当下了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就是七情六欲么,不就是儿女情长么,不就是名利地位么……常人不能了,修道人能了;常人难以割舍,修道人就能割舍。当然,对于这种割舍和了断,修道人与修道人之间各自的生平经历、环境、条件不同,或先或后、或早或迟、或宽或窄、或多或少、或此或彼,也应是有所不同的。作为后来者,我们应着重在继承这种精神的本质内涵,而不必仅仅从某些单一形式上去仿效。如果仅注意形式上的仿效,那就有可能搞成“邯郸学步”的滑稽后果。

    “欲证长生果,冲举乘仙鹤。”此句是说,如此割舍世情,目的就是为了最终修得天仙的证果。“冲举”就是形神俱妙,白日飞升。“乘仙鹤”比喻天仙境界,自由自在,周游六合。这里可以看出三丰祖师在追寻大道时的“取法乎上”的高远志向。仙有五品,一曰天、地、人、剑、鬼,一曰天、地、人、水、鬼。五品之中唯天仙最高,实为终极道果。

    “后天培养坚,两足迈于役。”此句陈述在寻道访道的过程中,虽然尚未得闻大道,但是在培养后天生命上已经取得非凡的效果,打下了仙道“筑基”的功夫。按史志记载推断,张三丰出家访道时年龄大约在三十六七岁。此有两个旁证,一为本诗中有“别我中年妇”之句,反衬张三丰也为中年。二为《张三丰全集》中载:“因束装出游。田产悉付族人,嘱代扫墓。挈二行僮相随。北燕赵,东齐鲁,南韩魏,往来名山古刹,吟咏闲观,且行且住,如是者凡三十年均无所遇。乃西至秦陇,挹太华之气,纳太白之奇,走褒斜,度陈仓,见宝鸡山泽幽邃而清,乃就居焉。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苍润可喜,因自号为三丰(峰)居士。延佑元年,年六十七……”以延佑元年(公元1314)六十七岁往前推三十年,正是三十七岁。三十七岁时的张三丰是对仙道充满着憧憬而坚志离家的。在此之前,他虽然对仙道修炼内涵与下手次第大概一无所知,但他幼时出家,受到七年的道教薰染,目睹道长们修炼,对仙学已有所认知。特别是他当中山博陵令时多次访游葛洪山,亲眼目睹葛稚川修炼处,加上那个时代的相关氛围影响和他的阅历,所立“天仙”之志当然是理性的,成熟的。在后来三十年的周游中,他虽未遇至人,但起码通过对佛道儒三家修炼术的广泛接触,对仙学的次第有了明确的分辨,并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养生健身方法,使他在六十七岁时,还是有一副十分健康的身体。当然,仅仅有这种一般意义的健康远非自己追寻的目标,如此久长岁月的奔波就是要访求上道呀!换句话说,两脚像做苦役一样辛苦地奔波,难道就是为获取这一般意义的健康么?

    “悠悠摧我心,流年驹过隙。翘首终南山,对天三叹息。”此四句讲到,三十年的岁月就在奔波的岁月中流失了,可还始终未访得真正的大道功夫,先生的心焦虑得快要碎了。在古代,“人活七十古来稀”。都到了六十七岁,还有等待的时间吗?所以,当三丰先生由宝鸡又寻访终南山时,曾经仰天长叹,在失望中祈盼上天能给他一个机遇。

    “天降火龙师,玄音参一一。知我内丹成,不讲筑基业。赐我外丹功,可怜谆告切。”这一段讲,三丰先生真是天赐良机,在终南山终于遇到了火龙真人,传给他上道,将修炼的玄奥一一向他作了传授。但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搞明白,即三丰先生这里说的“内丹”“外丹”是什么。因为前辈修炼家许多都是站在自己修炼的认识观上,对“内丹”“外丹”有不同的诠释。本来,“外丹”一说,即为古时的丹药烧炼之术,即利用五金八石进行烧炼,因配制方剂和烧炼方式不同,所得丹药致用不同。有的是当作药物来服用,或治病疗疾,或延年益寿,或轻举升仙的;有的则是炼成化学制剂,可以使一般金属或石头瓦片镀成金光闪闪和银光闪闪的假金假银当作钱使,即今之造假币一样。从练功角度讲,前者丹药是以服药代练功,当时并无“外丹”之说。直到唐朝开始,由于之前社会上方士烧制丹药服食术泛滥,假冒伪劣充斥市场,造成极坏影响,修炼之士多放弃丹药烧制,而转为清修。故将清修内炼精气神称为“内丹”,而将丹炉炼制服食的丹药称为“外丹”。但后来在清修派修炼家的理论中也有了“内丹”“外丹”之说。这些说法认为,练功的初阶段,是把体内后天的精气神炼合在一处,此名内丹。内丹炼成,再吸纳天地阴阳精华之气来入我身,方成长生大药。这来自天地的精华之气就称为外丹。如《指归集》云:“内丹之说,不过心肾交会……”;《谷神论》云:“含津炼气,吐故纳新,上入泥丸,下注丹田,谓之内丹。阳龙阴虎,木液金精,二物交会,烹炼而成,谓之外丹”。《医说?卷九》在前述基础上又说“内丹可以延年,外丹可以升仙。内丹成而外丹不应,外丹应而内丹不充,皆未至于升举”。《翠虚篇》亦同上说。但也有按性命分内外丹者,认为性守于内,以性入功者为内丹;命来于外,以命功入手所得效验即为外丹。这些都是仙学家理法阐述上各自为阵造成的混乱局面,需要今人仔细地去辨识,从不同甚至相悖的说法上找到共通的内涵。而通过分析,则知三丰先生这里所说的“内丹”“外丹”均是以内炼而言的。也就是说,当时张三丰已达到“含津炼气,吐故纳新,上入泥丸,下注丹田”的“小周天”功夫;而后步采金丹大药的“大周天”功夫窍诀尚未得到。火龙真人向他传授的就是后阶段直至阳神出游、形神俱妙的全部功夫。但三丰祖师又是一位通天元兼通地元、人元的综合修炼家,为了能法财兼备,完成修炼大业,火龙真人还向他传授了服食外丹烧炼术和假金烧炼术。但这都不是本诗句中“外丹”的含义。

    下面的诗句则是对“外丹”功夫的概括介绍。

    “炼己忘世情,采药按时节。”此句讲,采大药必须炼性纯洁方可。纯到万念俱焚,坐如活死人,然后即能“人心死,道心活”、“识神死,元神生”。采取先天大药,既要顺应自然节候,也要根据效果的反应来决定,是时候当采,不是时候不当采。如六景观前、阳光三现,这都是效果反应,必须恰到好处地把握时机去采取,故名“按时节”。

    “先天无斤两,火候无爻策。只将老嫩分,但把文武别。纯以真意求,刀圭难缕晰。”此段讲,大周天以后的功夫与小周天阶段的功夫做法是大为不同的。小周天尚属于有作有为,比如怎样断除杂念啦,怎样做到心息相依啦,怎样运用呼吸啦,怎样后升前降啦,等等。好像药物搭配,这样几斤几两,那样几钱几分,都要样样齐全,相互配调。也好像易卦,由否卦向泰卦返还过渡,就要经过一系列爻象(阴阳数的搭配)的变化换位。但大周天是无作无为,是返归于先天自然,又顺应于先天自然。所以它不必去搞斤两搭配和爻象变换。但在功中却要根据直觉判断采药的时节,时候未到则嫩,时候已过则老,均不可采,采则恰到好处。又如季节,当夏则武,当春则文。气升当武,气降当文。然这一切,都是真意明神在其中运作,不掺一点后天识神思维的行为。这其中的过程太微妙了,运筹太精确了。但尽管既微妙又精确,却是不能用后天识神去分辨它。

    “十月抱(孵)元胎,九年加面壁。换鼎复生孙,骑龙起霹雳。天地坏有时,仙翁寿无极。”此段讲,大周天如同十月怀胎,功满成就了道胎,之后还要经过“三年哺乳”、“九年面壁”的阶段,才能形神俱妙,成就天仙果位。这是经过生命一次次的脱胎换骨,再生复再生而完成的。生命的物质构成已经发生了质的升华蜕变,与道合一了。所以,天地万物有坏的时候,有消亡的时候,而与道合一的仙翁,其道体生命却是与道共永恒的。这也是三丰祖师对自己证果的回顾与总结。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瑰宝,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