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安徽李滨
(接上期)
周文所隐藏不录的文献之中,有一则必当揭示,即《叶榆稗史·张三丰入滇记略》:
“点苍古灵鹫山,为释迦圣地。大理国羊苴咩城南十里有妙香国址,传为慈航渡世,化女身妙善而正果。元中,张三丰道成入滇,为段氏座上食客。段庆元留,谢之,返中原。明洪武十七年,洪武求张三丰入朝佐政,三丰知而遁云南。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太子逝,太祖托佛灯访三丰,得之,托扶皇孙允炆。三丰化名玄素,入滇。得僧大云禅师入京,洪武托以身后重任,共扶允炆。二人婉言谢之。洪武苦求,诺炆遭离难时,可着僧装入滇筹事。帝诺,愿保其安。三丰求洪武暗赦沈万三,与丰入滇筹事,帝诺。三丰入滇。沐英殁,晟承职,助三丰居点苍斜阳峰后山,建灵鹫观于四十里铺侧。靖难,建文流滇,胡滢暗追,马三保父暗捕。三丰、大云、达果、杨黼、段姐助之而化险。二十八年后,三丰入云龙,居虎山。后入兰州,不知所终。”(《大理古佚书钞》[M].463页.)
《大理古佚书钞》记述张三丰至武当,结蓬于玉虚台,精研太极,创武术,自成一家。以阴柔阳刚、刚柔两仪四象而创太极三功:即内丹太极剑、太极两仪拳、阴阳太极掌,传授武当弟子、峨眉弟子、大理弟子。三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从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拳家授徒,开学典礼,讲授学术源流,乃至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所肯定。
公元1669年,黄宗羲应高辰四的要求,撰写了《王征南墓志铭》。铭文说: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
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三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从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
黄宗羲关于张三丰拳术传承源流的叙述,是得到王征南口述史并允诺记录,再参合高辰四《王征南行状》而整理的。“征南日: ‘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以外家搀入之,此学行当衰矣!’因许叙其源流……高辰四状其行,求予志之。余遂叙之于此,岂诺时意之所及乎!”,黄宗羲立言有据,语重心长。
铭文述王征南“生于某年丁巳三月五日,卒于某年己酉二月九日、年五十有三。以某年月日葬于同岙之阳。”王征南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卒于清,康熙八年(1669)。此时之意,非当时之意,黄亲羲撰写铭文,不具帝王年号,而以某年干支述之,是其身虽入清,不言清帝的民族气节之流露。结合墓志铭开头有“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等借代之语,言辞之中,表露出虽是亡国,不忘国君,亡国遗民,当授受护国神灵之神拳绝技,奋力杀贼。反清复明的汉民族意识,隐含于字里行间。元·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燕京柴市英勇就义,至元二十八年(1291),谢翱为悼念文天祥壮烈殉国而撰写《登西台恸哭记》,示抗元之心志,寄希望于来者。其行文,为避文祸,以唐朝忠臣颜真卿代称抗元英雄文天祥,以著《季汉月表》暗示季宋史事,不书元朝年号,唯记干支甲子,显示寓意深刻的“春秋笔法”。黄宗羲《南雷文定-登西台恸哭记注》云:“其称唐宰相者,记言前朝,称鲁公者,周文公封鲁,故言文公为鲁公也。”若此,《王征南墓志铭》称宋之张三峰,实为明之张三丰;称宋徽宗召之,实为明太祖召之。汉民族之意识,思故国之情怀,虽隐约其词,却不言而喻。
明朝万历内阁首辅沈一贯《搏者张松溪》记述:
“我乡弘、正时有,边诚,以善搏闻。嘉靖末,又有张松溪,名出边上。”
(沈一贯:《喙鸣文集·卷19》,《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四》 [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沈氏所述拳技人物,重点在“我乡”之记闻,所以省略历史源流追述。后之览者,视其中未上溯陈洲同、王宗、张三丰,当不足为怪!更何况在《聊斋 李超》王渔洋读评、在曹秉仁《宁波府志‘张松溪》,乃至在万斯同《明史稿 张松溪》,都明确记载其拳法源出武当丹士张三丰。
兹摘录《明史稿-方伎上·张松溪》标点如下:
“张松溪,鄞县人,受内家拳于孙十山,遂以拳法擅天下。内家拳者,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进,夜梦真武授以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始得达。三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从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弘、正间,十山客温州,受其术以归,由是,四明始有内家拳法。
初,天下言拳勇者,皆推少林;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惟内家拳以静制动,犯者应手辄仆。由是别称少林为外家,而内家始单行于世。”
(清·万斯同撰: 《明史·卷三九七,方伎上 张松溪》[0].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
梁启超说:
“《明史稿》为一代大事迹,万斯同为二千年大史家,内容极可宝贵。”
(梁启超:辨伪的种类及作伪的来历.《梁启超全集》[M].5016页.北京出版社1999.7.)
张三丰武功修为,启蒙于师门,筑基于童子,乃碧落宫住持白云禅老张云庵老师亲授。至元间以博陵令致仕,居官未久,丁忧退隐,受邱长春先生指导,访道于终南、太白之间,遇火龙真人,或日贾得升先生,得希夷正传,至正二十一年(1361)左右,栖隐武当,教授门徒,传道授业‘解惑,开启武当道派,即太极武道学派。
唐豪说的“蔚天兄”,何许人也?名字改易,何其多耶?周文说:
“撇开所谓‘三丰道人本万三师’之类的传闻故事不谈,仅就把张三丰名号记作‘玄素’一事,足见其谬。历史上张三丰的名号,相当繁杂,有‘君宝’、‘君实’、‘全一’、‘玄玄’等,但鲜见‘玄素’之名。”
张三丰笔名张玄素在滇讲道传教著经立说。张三丰《自题无根树·卖花声》云:
“无根树下说真常,六道合灵共一光。会得威音前后事,本无来去貌堂堂。明洪武十七年岁在甲子中和节,大元遗老张三丰自记于武当天柱峰之草庐。”
据此,张三丰隐居武当山,用名为张三丰。此后三次遁入云南,《大理古佚书钞一三迤随笔,蒙古人崇道》、《淮城夜语-张玄素入点苍》均有记载,而《叶榆稗史·张三丰入滇记略》尤为醒目:
“元中,张三丰道成入滇,为段氏座上食客。段庆元留,谢之,返中原……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太子逝,太祖托佛灯访三丰,得之,托扶皇孙允炆。三丰化名玄素,入滇。”
查张三丰,辽东懿州人,相传为留侯后裔。生于元初,乳名全一,幼名君宝,史家写作君实,学名张通。人道字玄玄,笔名玄素。仙号三 。
张三丰笔名张玄素,阅者不当引为奇异,只要研读《张三丰全集传记》,便可见到汪锡龄敬述《三丰先生本传》,有“得遇火龙真人,传以大道,更名玄素”之句。此前,更早已见诸《张三丰全集·卷四·玄要篇自序》,摘录如下:
“玄素叹人生光阴有限,富贵无常,若风灯草露,存没倏忽,自古及今,比比皆然,深可惊省。以是日夕希慕大道,弃功名,撇势利,云游湖海,遍访名师,……延祜间,幸天怜我,初入终南,得遇火龙先生,询是图南高弟,绿鬓朱颜,俨乎物外神仙,春秋不知其几许矣。玄素异之,礼拜师事,跪司大道。蒙师慈悲,鉴我精诚,初指炼己功夫,次传得药口诀,再示火候细微,与夫温养节度、脱胎神化、了当虚空之旨,无不——备悉,真所谓口口相传,心心相授,得闻斯道,何幸如之。……玄素遂出山双修性命,乃拜辞恩师。于是和光混俗,……特择善地,起盖茅庵,端坐静室,虚心养神,安神养气,气慧神清……九年面壁,与道合真,……玄素幸荷天庇,得以有成,虽不敢妄泄真传,亦不敢缄默闭道,因是作为修炼内外金丹歌论诗词,编次成录,以觉后学,名日《玄要篇》。其行道之工夫,与得道之口诀,及成道之旨趣,无有切于此者矣。倘有志之土得遇是书,虽不得玄素之亲传,又奚异玄素之面授也哉!时永乐十一年癸巳岁( 1413)孟秋月既望日元邋遢道人张玄素三丰自序。”
(汪锡龄编辑,李西月修订:《张三丰全集》[M].方春阳点校.121、122页,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
明朝“钦差太常寺寺丞”任自垣,曾任职太和山玉虚宫提点,所撰<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为明代武当山的第一部山志。《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张三丰传》记载:
“张全 ,字玄玄,号三⑥。相传留侯之裔;不知何许人,丰姿魁伟,龟形鹳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中作一髻,手中执刀尺;身披一衲,自无寒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旁若无人。有请益者,终日不答一语。及至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但凡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瘟诞祸福欺诳于人;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兴来穿山走石,倦时铺云卧雪。行无常行,住无常住,人皆异之,成以为神仙中人也。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览胜。尝与耆旧语云:‘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楱,拾瓦砾,但粗创焉。’命邱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又寻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奉高真香火,日‘遇真宫’;黄土城,卜地立草庵,日‘会仙馆’。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至嘱!至瞩!洪武二十三年,拂袖长往,不知所止。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玄可请来。永乐初,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致香书,累遣使臣请之,不获。后十年,敕大臣,创建宫观一新,玄风大振。自高真升仙之后,未有盛于今日者。师之所言,信不虚矣。”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邱玄清辞条说:
“邱玄清,西安之富平人,自幼从黄冠师黄德祯出家,读书造理。洪武初年,来游武当,见张三丰真仙,举为五龙宫住持,宽襟大度,撑拓教门,固有年矣。”
杨善澄辞条说:
“杨善澄,太行西山人,夙有道契,清源中来,墨守珠辉,深根固蒂,志在太和紫霄之上,后果如其意,同刘古泉结岁寒之盟,偕入宝珠岩下,闲谈太极至乎无极之妙,一点头来,与古泉各自珍重。”
《张三丰全集·大道论》说:
“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张三丰全集·后列仙传》:
“邱元靖者,武当道士也。洪武初,三丰先生游武当,元靖与先生遇,拜为弟子,遂传以道妙。命住五龙,结庵修炼,以了大事。”
“太和四仙者:卢秋云、周真得、刘古泉、杨善登,皆楚人也。洪武初,三丰先生入武当,结庐于展旗峰上,四人请为弟子,遂传以清净守中之秘,于是命秋云住南岩,真得住会仙馆,古泉、善登住紫霄峰。四时静炼,后皆证果。”
这是张三丰老师授徒武当山修习太极大道的最直接历史文献记载。所谓“道妙”,所谓“清静守中之秘”,是“太极用功,法守中土”。
据《玄要篇·自序》,张三丰《玄要篇》整理编辑,亦出自其隐居云南授徒之时期。结合上述《淮城夜话》分析,张三丰著作的传道经论诗词,传抄传递,乃至胡广呈永乐大帝御览,部分诗文经论为《永乐大典》收载,嘉靖中,诏求方书,仍从《大典》中 出梓行,颁示国师。
《武当》2013年第2与第3期连续刊出笔者:《张三丰太极武道文史新证——(大理古佚书钞)展示张三丰创太极拳剑行迹》,关于张三丰笔名玄素在滇著经立说授徒传道,以及太极拳业内乃文乃武七十二行功拳路与陈州同拳技的内家传承关系研究,限于篇幅,将另文展开,深入论述。
(责任编辑柯超)
- 1. 太极拳治好了我的腰腿痛 [18/05/30]
- 2. 太极拳之优点 [18/05/30]
- 3. “三寡”养“三宝” 少林与太极 [18/05/19]
- 4. 太极拳与养生文化 [18/05/15]
- 5. 听音乐与静练功 [1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