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武术书籍>中医养生 > 特色疗法 > 扳手指可治心脏病 等6则
隐藏右侧

扳手指可治心脏病 等6则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扳手指可治心脏病

      

      ●冰凌

      扳手指疗法是经过实践证明且有着显著疗效的保健功法。此方法既简便易行,又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根据中医理论,人体五脏六腑的信息,在10个手指上都有所反映,大拇指反映脾脏信息,食指反映肝脏信息,中指反映心脏信息,无名指反映肺部信息,小指反映肾脏信息。扳动手指就是“按摩”了五脏六腑,从而使脏腑功能得到加强,使疾病得以改善和康复。另外,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心脏病人往往是肾气不足,水不济火,因此,除加强心脏功能外,还必须加强肾脏功能;肝与心也是母子关系,心脏有病,是因为肝虚而不能生火,因此,加强肝脏功能,也有助于心脏疾病的康复。具体方法如下:

      分两步:一、双手同时扳动手指,依次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顺序,扳动一指时,其余手指尽量伸直。二、左右手分别扳动手指,顺序依次为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扳动一指时,其余四指尽量伸直。

      注意事项要求:

      一、扳指时间与次数不限,随时均可操作,但不易过度疲劳。

      二、可以辅之按摩16穴位。即:内、外关穴(左右手);中冲穴(左右手);劳宫穴(左右手);涌泉穴(左右脚)。每天按摩1―2次,每次每穴按摩24次。

      三、扳手指疗法是一种保健疗法,没有心脏病的人也可练习,对预防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揉腹健身祛病

      

      ●黄文仁

      人体腹部是五脏六腑之营地,阴阳气血之源泉。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曾写道:“腹宜常摩,可去百病。”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说:“腹部按揉,养生一诀矣。”

      腹部中的肚脐,又名脐中,也叫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古代修炼者常把“肚脐”与“命门”二者称之为水火之宫。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以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增强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脾质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改善大小肠的蠕动,防止和消除便秘现象。经常按摩腹部,还可使胃肠道粘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防止胃酸分泌过多,预防消化道溃疡。并且能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无阻,促进脂肪的吸收,防止人体大腹便便。

      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经常揉腹,能平肝去火,促进血液循环,有助入睡,防止失眠。笔者平时的揉腹方法是:早晚入睡前起床后,顺逆肚脐各旋转99圈,然后再上下左右横推各99圈。由于长期坚持,腹部脂肪少了,人也精神多了,而且一直面色红润光滑、较少患病。这就是按摩所带来的益处。

      

      补肾强身保健法

      

      ●朱斌

      “鸣天鼓”。用两手掌心紧贴两耳,十指按抱后脑,将食指贴在中指上,有节奏地将食指尖弹向枕骨凹陷处。每次左右手各弹50下,早晚一次,对肾亏引起的眩晕耳鸣、健忘、思维功能减退等症有一定疗效。

      “摩肾区”。将两手掌顺时针方向用力按摩两腰,每次50圈;然后用两手上下摩擦腰背部,每次10分钟。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背为肾之路”。摩肾区,擦腰背能疏通肾结,强肾壮元,对防治中年肾亏引起的腰酸痛有良效。

      “填肾精”。盘腿静坐,意守丹田,每隔半分钟咽一次唾液。中医认为唾为肾液,静坐咽津能填养肾精,对强肾很有益。

      “收肛肌”。临睡前用力缩肛门肌肉50~100次,对中年肾亏早泄滑精,性功能衰退者有益。

      

      秋燥鼻干巧按摩

      

      ●于文武

      鼻外法拇指、食指夹住鼻根两侧,用力向下拉,由上而下连拉12次。

      鼻内法将拇指、食指伸入鼻腔内,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下拉12次。

      点按迎香以左右两手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12次。

      点按印堂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点按印堂穴(两眉中间)12次,也可用两手中指的指腹,一左一右地交替按摩印堂穴。

      

      怎样解“秋乏”

      

      ●吴民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对自然气候变化常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譬如,春天多“困”,而秋天则“乏”。盛夏季节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血行加快,饮食减少,睡眠不足,使得能量大大亏耗。入秋之后,天气渐凉,人体开始进行自我调整,各种生理功能渐趋平衡,但炎夏造成的消耗一直未能完全补偿。于是,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精神疲惫、倦怠、睡意连绵,呵欠不断,食欲增强,却又不易消化,这在民间被称为“秋乏”。

      缓解“秋乏”,首先应从生活起居上进行调整。夏天晚睡早起,秋凉后应改为早睡早起,注意不要熬夜,切忌过劳,同时衣着不可过厚。

      其次,在饮食上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补偿夏日的消耗。但注意不要大量食用难以消化的肉食,以免影响脾胃功能。芡实富有营养,且兼具养胃之工,民间素有“秋藕最补人”之说,这些都可适当食用。另外,还可多喝些茶、咖啡,以提提精神。秋凉后,应少食生冷及性味寒凉的瓜果蔬菜,以免损伤脾胃,加重“秋乏”。

      再次,秋高气爽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可开展一些诸如太极拳、慢跑步、广播操、冷水浴等普及性的体育及健身活动。这样,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消除“秋乏”。

      此外,中医认为“秋乏”是一种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秋乏”一时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瑰宝,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