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武术书籍>气功养生 > 健身功法 > 道教养生术
隐藏右侧

道教养生术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道教以神仙之术、先秦哲学、道家黄老思想立教,其门人向来以致力追求长生久视、乐享天年为目标,积极发挥“重生贵命”、“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念,经过两千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实践,成就卷帙浩瀚的养生典笈及实践方法,用来炼养身心、防病强身、益寿延年、长命百岁。由于道教在养生文化上的努力,所以发展出炼丹化学、医学理论等等丰富的人文宝藏,这是其它宗教难以望其项背的,而道教的养生理论,至今仍是众生期望健康长寿的必要取经师法之门。

      身体虽然跟随人们一辈子,但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掌控身体,否则就可以叫它长生、不死、没有病痛。因此,我们需要时时注重身体的保养,采取正确的养生之道。

    一、宇宙养生观
      现代人运用科技破坏了自然机制,造成恶性循环,使人无法独善其身而免于影响。例如冷气的发明,导致人类贪图享受,不想忍耐夏日的酷暑,结果冷气造成的热气全部排往室外,导致在冷气房以外的地方温度节节攀升,整个地球像火炉般。冷气使用的时间愈来愈长,温室效应益发严重,气候时序生态产生骤变,于是该下雨时不下,该下雪时不下,或是好端端的忽然下起冰雹,无端形成龙卷风等气候异常。人类生存在如此不自然的环境中,文明病便成为附加在身体上的产物。
      道教养生学为宏观的观点,将一己之身融合于自然宇宙之内。《黄帝内经》写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老子也云:“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是养生最基本的要求,唯有不悖于自然法则、因应时序变化而调整,将人与天地变化整合一致,生命系统与外在环境互融,生命的延长与强化才有可能。

    二、基础医理
      道教养生学在医理方面与中医理论紧紧相扣,举凡阴阳五行论、脏象学、经络穴道学,都是解释人体生理的学论根据。阴阳为正反、为日月、为动静,互相对立,互为转化,互有消长,白日长则黑夜短、白日短则黑夜长,太极图中阴阳并非对半而分,是成曲线变化对应,而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正反皆可用。《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谓万物皆由道而生,并于阴阳调和中成长,人虽是万物之灵,也不能例外,天地是如此,人体也是如此。
      《黄庭经》则将五行与五官、五脏对应分别表述,五行为木火土金水,五官中眼属木,舌属火,口属土,鼻属金,耳属水;五脏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六腑主宰生命,各有生理机能,犹如精密细微的机器,但因为五行相生相克的特性,所以五脏之间也有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至于经络穴道则是布于全身,奇经八脉、众多穴点,能刺激反射脏器、传导生理机体,这已获现代科技证明,运用特殊的摄影器材,便可测出穴道及经络的存在,令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能。
      另外,道人在养生课题上有不少的经典及理念著作,如《黄帝内经》、《抱朴子》、《千金要方》、《黄庭经》、《养生集》……,也据此归纳出多项在日常生活中的炼养方式,如行气、导引、存思、炼神、炼丹、服食、辟谷、房中、摄养……等等。以下就道家主要的几项养生法门浅谈概论。

    三、养生法门
      1、行气。行气是道教养生里非常重要的科门。精气神是道家极端重视的三宝,细微无形,却是人体存在的命脉。气衰则精竭、精竭则神败,气衰精竭则神不明,精足气饱则神旺,是谓气生精,精生神,神则生明。“人之生也,气之聚也。气聚则生,散则为死。”所谓人争一口气,断了气就只剩躯壳,而且肉身也不能久存。元气是人体原始的力量及动能,元气逐渐耗损,人就会变老会死亡,因此道家对炼气相当注重,也有许多功法,现代流行的气功就多从道教而来。
      行气就是呼吸吐纳的锻炼,呼就是吐,吸就是纳,藉由呼吸动作,达到调理五脏六腑、气血,并发动生命的原动力。其实每个人从诞生那一刹那就开始呼吸,即便是睡觉毫无知觉时,也不可能停止呼吸。生命有三大要素:阳光、空气、水,所以人必须吸取天地之清气,再将体内积存的浊气吐出,也就是庄子说的“吐故纳新”。因为这些是不自觉的动作,所以人们平时根本不会特别注意,要等到生病须戴氧气罩,或是到高山空气稀薄的地方呼吸困难了,才会了解其重要性。
      吸气可用鼻或口,吐气则有吹、呼、唏、呵、嘘、嘶六种。呼吸的方式与节奏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心理及生理状态,像是叹息,吸吐之间不情不愿,透出无奈;快跑后呼吸急促、喘息不已,因为缺氧极须补充;吐大气,将气深深吐出,表示心情沉重、压力大。情绪会影响生理机能,所以利用适当的呼吸法调节宣泄情绪,是合于自然的养生之道。
    将气藉由吐纳循环于体内,就是道教所言的纳气,外在气流的清浊也很重要。古人生活于大自然中,开门即是山、水,或是田野,空气清新。现代人则多处封闭环境中,空气污浊。浊气导致体虚,所以须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也应多到大自然走走,吸收芬多精,补充清净之能量。
      除了纳气,道教还强调守气及流气的重要。呼吸要细、匀、长,以鼻吸入渐渐满腹后,闭之,留息短短一寸,待不能忍耐时,再从口里细细吐出,这就是守气,否则只纳不守,可能导致气失。
    流气则是引气流于身上运转,使内在气血调和顺畅,以避邪气入侵,所谓的邪气指的并非鬼怪,而是对人体有害的秽气,如因外在气候变化产生的风、寒、暑、热,或是内在身体变化产生的燥、湿等。
      气一但滞化不通,邪气就会损及身体的健康,《黄帝内经》写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因此古人发现炼气的方式很多,如利用肢体韵律方式来导引清气的流转,或是以静功意念来炼内丹的方法等等。内丹就是体内丹田之气,道人以为这是长生久视的关键。平心静气的人,则气息平稳。武侠小说常描写的内力高强者,走起路来无声无息,也是炼气有成的结果,所以呼吸之于养生是实在必行的方法。

      2、导引。三国名医华陀是个长寿之人,曾云:“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谷气就是觳气,古人认为食觳之后会于体内产生废气,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要消除谷气。“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因此华陀发明五禽戏,学习生物中虎、猿、鹿、熊、鸟的肢体动作,藉身体四肢的伸展活动,来帮助消化、活络关节、刺激肌肉骨骼机制,藉此改善体质及增加体能,求得长寿。
      器官经过耗用,会产生机能退化,但人总不能因为肝不好,就随时拿肝出来清洗,一遇心律不整便将心脏取出调整。掏心挖肺是无法存活的。依脏象五行学来看,肝心脾肺肾为内五行,筋脉肉皮骨为外五行,转动肢体的外五行就能带动内五行的活化,以内外运动的配合,延长生命的使用期限。
      活与动是相辅相成的,活着的生物才能行动自如,而要长久存活,则必须经常运动肢体。唯“人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过度劳累及过度使用身体,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有运动员猝死于激烈运动中的情形。因之,导引运动要适度有节奏才为恰当。
      道人对养气非常重视,肢体活动也是炼气行气相当重要的方式。除了华陀的五禽戏具有导气的作用外,古代的人瑞彭祖创立有彭祖导引法,还有诸如八段锦、太极拳,以及太乙五行拳、九宫旋转十二式等武当养生功法,也是动功与静功兼修,强调锻炼身体及炼气并行。
      3、存思、炼神。存思、炼神就是透过内观于己、养性修真的修炼方式,达到养生的目的。道人养生不仅重视实体,也在乎心灵的修行,所以有性命双修的教义。研究资料指出,高达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疾病,是由长期压力紧张所造成,因此依现代科学来看,心情的调理、心性的探索,也是长寿的重要方法。
      心神不宁则惶惶不安,紧张焦虑则心情不定,安心的感觉对身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这在身心医学上可得验证。可是工商社会忙碌复杂的生活形态,造成面对压力就一触即发,身心解离症、精神官能症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为避免身心失衡,情绪管理、修养心性,便显得格外重要。
      形为神宅,身体的外形是灵魂居处,两者相依相存,有健康的生理才有余力凝视真我;有愉悦的心灵对话,身体才得以安乐不老。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清静虚空,心境自然平顺灵明,是修道者的最高境界。庄子也强调心斋、坐忘。所以静坐、禅修、静功,甚至行拳导引都是道人守神、守一、专一入定的方法,藉以涵养思想、陶冶性灵、开启智能。明心见性,就能了解自我;交代自己就能安定天下。身心内外调和,确定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再往外度人、济世,就是道教贵命重生的实践。
      4、炼丹、服食、辟谷。为了成就仙身,道教很早就开始研究炼丹术,分内丹及外丹,内丹就是以人体为炉,炼养自身的精气神,再加上心性的修炼,方法便是之前所论述过的行气导引、存思炼神,此处略过不提。外丹就是金丹,以矿石等无机化成物及动植物等有机物体修炼长生之药,虽然没有不死仙丹的炼成,却促成金、石、朱砂、汞、铅等化学物质的运用,推动中国的化学演进。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道教炼丹士所为。
      服食亦称为服饵,人为求保命,自得向外寻求食物的营养供给。在葛洪时代已有服饵草芝、桂、黄精等草本类和服饵金丹的纪录,后来外丹术不为道人所重视,从唐以后逐渐衰微,但服食草本类延年益寿的药方,却融入传统中医系统,成为食补、食疗的源头,是中国人很重要的养生方式。
      另外,辟谷可说是最早倡导的断食疗法,也就是不食人间烟火。道生门徒认为人吃五谷杂粮,虽然吸收了必备的养分,但经过身体消化后积成废物粪便,以致血行不通、气流不畅,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便须断谷、休粮,对应于现代社会,就是断食清肠的说法。道人在实行辟谷时,会辅以清水及中药,帮助维持体能及生机。
      5、房中。道教的房中养生术是以健康的理念而形成,可惜被后人所误用误解,走上偏门,在这里将事实还原。天地阴阳调和以成万物,人分阴阳、雌雄也有其意义,须阴阳交合才能传承繁育。道教房中术目的不在教人生养子嗣,也不是为娱乐情趣,而是强调固精保本、节制有度,所以才有关于性卫生、性生理、性技巧等研究及实行。
      采阴补阳、取阳滋阴,皆是养生所必须的,但应力求平衡、和谐。纵欲、禁欲、过与不及,皆违反保健之道,连思想的妄想、意淫都是违反自然而不可为。是以道教房中术以长生健体为主要要旨,主张养精蓄锐、节欲保精,对生命的养护及延益寿才有所帮助。
      6、摄养。道家、道教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因此坐、卧、衣、食、住、行,都要无悖于自然。有句话说:“吃饭、睡觉就是修行。”顺应时序节气气行事,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天冷加衣,雨天撑伞,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而就因为自然,所以合宜。
      现今社会结构不同,许多人因为忙碌而三餐不定时,或是为了减肥不吃,睡眠习惯也大大不同,夜猫子族群日益壮大,但人体的生理机制是跟着天体变化的,日升则活力跃动,日落则休养生息,夜晚一点到三点是养肝的最佳时机,无论是皮肤或是身体各器官,都利用夜间进行新陈代谢,所以日夜颠倒必定伤身。
      道教的摄养法门强调的就是生活细节上的得宜与合序,否则损害日积月累,终究会危害身体。该坐时不卧,该卧时不坐,身脏就沐浴,居处保卫生,行路须小心,饮食则合节令。春生养肝,烹调的味道宜减酸增甘;夏长养心,烹调的味道宜减苦增辛;秋天润肺,烹调的味道宜减辛增酸;冬日补肾,烹调的味道宜减咸增苦。
      老子云:“善摄生者,陆行不欲兕虎,入军不被甲兵,……以其无死地。”主要就是说长寿善终者就是因为懂得谨慎自保、趋吉避凶,才得终其天年,因此凡事合于人道自然,中庸节制,“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不过度耗损,自然绵延长存、长生安乐、益寿延年。
      道教的养生观放诸四海而皆准,千古的智能对现代人祛病强身、保命延寿极具参考及实践的价值,若能藉此瑰宝以延续自身生命,珍视并乐于生命,进而爱惜环境大体的生命,乃是宇宙众生之福也。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瑰宝,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