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武术书籍>气功养生 > 健身功法 > 养气功的动和静
隐藏右侧

养气功的动和静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静功和动功之别
      “气功”有动功和静功之分。静功就是使 身体安静下来,精神集中,消除一切“遐想”、 “妄想力及日常生活的杂念,用 调息的办法,推动真气运行,让 大脑皮层高度发挥它的调理、管 制机能,使生机旺盛,达到驱逐 病魔的目的。宋儒理学派与道 家、儒家,都是运用这种方法作 为养生的手段。近代出版的一些 气功疗法小册子,大同小异,都 不外乎入静行气之体验与阐述。 动功是运用某一些动作姿 式,配合呼吸导引大气循经络运 行。精神为姿式所吸引,杂念自 然消除。慢慢地使大脑皮层由动 而静,发挥它保护性的抑制力 量,以旺盛生理生活的机能。所 以本姿式运动时还特别提醒含胸 拔背,虚心实腹,气沉丹田。这 就是动中求静的方式方法。
      如行意拳经,开宗明义第一 章首先指出: “以意领气”“气 沉丹田”, “全身松净,毫不用 力弟,“含胸拔背,头顶云领", “虚心实腹”等,和行气功的典籍记载根本相 同。太极拳经,起首无极式: “无思无虑,无 物无我,浑然太空”,与行气功预备式也毫无 差别。其他如八卦拳、易筋经、洗髓经,都是 “动功"的经典著作。所以一般练武术的同道, 称行意、八卦、太极为内家拳。可惜年湮代远, 一些习武术的人,只追求姿式之美观,与技击 之速效,失去了内家拳之真髓。


    “动”和“静"的认识
      静是动的过程。养气功不是求静,而是求 动。使身体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调整呼吸, 是为推动真气的运行,冲开督脉,贯通经络。 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什么不知不觉,无思无虑, 把世间一切都看作是虚空,不承认客观世界与 主观世界之存在,将心灵寄托于幻想飘渺之 中。中国古书《学庸》上对静功解释得比较清 楚。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这具体说明养气 功的过程与功用。天地问的事 物,都是在矛盾统一运动中发展 和生存。能动必然有静,有静必 然有动。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 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也不能 脱离这个规律。
      “养气功"是在事物纷纭, 身心劳累,或疾病丛生的痛苦之 下,安静下来,用调息的办法推 动真气,使大脑皮层高度发挥其 调节管制机能,促使生机旺盛。 这就是静极生动的道理。也就是 静功所以能祛病延年的生理功 能。《学庸》上所说的“安”、 “虑",“得”译成现代语,也 就是这些东西。
      养气功初学入静时,要使身 体安静下来,肌肉放松,精神集 中,调整呼吸,目视鼻端,以意 领气,下注丹田。这就是《学庸》上所谓“知 止”,道家所谓“返观”、“垂帘内照”,内 经所谓“精神内守”。有的入静很快,练一 两天即能消除杂念,气随意行。有的人俗念太 重,练十几天也仍不能安静下来。过去的事如 演电影,一幕一幕地涌入脑海,未来的欲望也 挤入心中。遇到这种情况,不少的人半途而废, 实际上只要坚持下去,不到一月也能入静。
      静极生动是养气功进一步的修养过程,是 排除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集中于诱导 真气运行。冲开任督二脉,贯通经络。在这个 过程中,机体内会发生一些特殊的现象。由于 各人的工夫不同、体质不同,感觉自然不一样。 行功时在体征上的反应
      1头皮发痒。头为三阳之宗,平时肌肉 运动甚少,所以经络不能尽量的发挥其动的作 用,因而孙络失其活动的功能。尤其是脑部动 脉硬化的人,有不少的络脉欠通。据近代生理 解剖学的观察:一个体重七十公斤的人,全身 毛细血管,接连起来长约四万公里。一平方毫 米的横切面,约有两千条毛细血管。在平常安 静状态下,其中只有五条左右毛细血管有血液 通过。参加运动时,则有二百条打开来使用。 经络与血管是什么关系,现在还说不清,我们 可以设想平时经络也有不通的情况。真气运行 通过时就要出现痒的刺激。所以头皮发生奇 痒。遇到这种奇痒,万不可停止气功而抓痒或 拍打。这样就阻塞了气机,只宜轻轻摩抚。助 长气机的通过。通后痒势自可缓解。或置之不 理,经络气通,痒自解除。这种现象,少者一 来复,多者三来复。
      2 身体发麻:行气功在似通未通之时, 常在脏腑经络某一部位,或四肢某部发生麻胀 的感觉。这是肌筋或孙络有不通之处,必须经 过十数日方能消失。
      3.热感;气功练习不久,在行功时会感 到头部发热,或面部发热,或胸腹发热,发热 感逐渐下移,直至脐下三寸丹田发热,腰部发 热,这是真气冲关。以后四肢发热,全身发热, 都是大气流冲之表现。热境不同,有的先出现 于头部,冲破泥丸宫,转而入天心,下华盖、 玉堂,过中庭而入巨阙,再通过三脘、神阀、 归于海底。有的先充实了卫气,湿润皮毛,达 于四肢,充满丹田,转入督脉,上升泥丸宫, 再由天心下’承浆,沿任脉下行,归于海底。大 气充满周身后,某一部位有病灶,则有真火灼 之而发生疼热感,沉疴宿疾由此而逐渐消除。
      4 “胀”:养气功在入静之后,真气运 行,就感到皮肤发胀,尤其是四肢,感觉最灵 敏。面部也会有发胀感觉。这种感觉有的锻炼 一两天就发现,有的十数天发现,总之这是气 通经络的第一步感觉,比较容易觉察。
      5 “大”。养气功真气运行过程中,有 时感觉身体很高大,这是因为大脑皮层的保护 性抑制力量增强,真气运行通畅,毛细血管扩 张,身体各部出现充实膨胀的一种感觉,等气 充全体,通行既久自然消失。
      6 “小”:有时觉得自己身体异常矮 小,这是真气由外入里,集中丹田,出现的一 种幻觉。时间不久就会消逝。
      7 “轻":养气功入静后在真气运行过 程中,有时觉到身体飘轻,好像飞在空中,或 似要起飞的情形。这多半在吸气时出现,是因 为吸气时真气是向上的。所以在坐功或站功入 静时觉得一起一落, “飘飘欲仙。"内功经 云: “纳如起飞,吐如落雁弦。真气充足随呼 吸而活动,在走路时也有这样一种感觉,走起 来觉得异常轻灵,不觉疲乏。抗战时期,我们 夜行军,常行百余里,天亮宿营,许多同伴, 酣然入睡,我却可以照常工作。
      8 “重”:养气功入静后真气下行,随 呼气而下入丹田,有时感觉身体异常沉重,好 像练武术用千斤坠一样。这种感觉多数在初步 练习不久发现,等大气通畅运行无阻,重的感 觉会消逝。
      9 “凉”:有不少同道,在谈到意境 时,在心肾交通之后,出现过“凉彻心脾”的 舒适感觉。这是任督循环,天地交泰,肾阴充 足,肾水上潮的表现。我个人五十余年并没有 这种凉的感觉。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一次挨斗, 使我气冲脑门,几乎晕倒。急运真阴以扑灭无 名之火,曾有五分钟凉的感觉。
      10“亮”:养气功练到一个相当阶段, 有的人天心会发现亮光,时隐时现像闪电一 样。有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机体生活力旺盛, 生物电集中活跃的原故。
      11“矢气”:养气功初入静时,每次呼 气就感到有一腹热流由上而下,小腹汩汩响, 肠蠕动力增强,会出现矢气,令人讨厌。这是 真气入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变的原故。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瑰宝,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