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加入收藏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武术书籍>武术健身 > 武术与健康 > 宋氏形意拳伴我走上康健之路
隐藏右侧

宋氏形意拳伴我走上康健之路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我自幼体弱多病,37岁以前曾三次大病,被医家抢救而复活;29、39岁两次工伤造成腰颈椎间盘脱出症,并被北京骨科专家预言:“如不手术,70岁以前定会瘫痪!”40岁时,为了摆脱终日与医药为伍,为寻求一条康复新路,拜在了宋氏形意拳第二代传人门下。三十年的顽强斗争,取得了神奇的效果,我终于走上了康健之路。
      
      一、战胜脊柱损伤
      
      人的脊柱既坚强又脆弱,椎间盘脱出是一种常见病,它给伤者带来的生活工作的困难难以言表,由于脊柱构造的特殊性,西医手术成功率已无问题,但复发的概率很高,同时,这种大手术对机体的伤害在所难免,为此我决定不做手术而寻求彻底康复之路。
      从《周易》与古中医学习中,我认识到人体的经、络、脉是向四肢目骸、五脏六腑、肌肉皮肤等输送营养与清除代谢废物的通道,因此是维持机体功能、保证生态健康的基本环节,而推动经、络、脉畅通运转的动力是蓄积在奇经八脉中的先天真一之气——真气。人在脊柱损伤时,其伤位的经络淤滞或不通,正如中医所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还进一步累及伤位多层经脉系统的异常,这是伤后疼痛、酸麻、胀木进而发展到肌肉萎缩的根源,同时人的真气也随着心理和生理的变化逐步衰弱,伤病摧残更加速真气的衰减,由此影响经、络、脉的畅通。因此我认定“真气充沛,经络畅通”是彻底康复的新路,修炼宋氏形意拳的初期实践,让我坚定了信心。在60岁之前,我两处椎间盘脱出症时轻时重,除手术外的中西医、土洋法的治疗,冒风险的大牵引、脊髓的封闭治疗我全试过,并未见根本好转。我从65岁起认真修炼宋氏形意拳,坚持八年,奇迹出现了:2004年11月,在对工伤复查鉴定中,所做CT与X光检查的诊断结论为:
      X光诊断为:
      1、第4、5颈椎骨质增生,6、7颈椎间盘脱出。
      2、1~5腰椎骨质增生,4、5腰椎椎间盘脱出。
      3、第1、2腰椎轻度滑脱。
      4、双膝关节骨质增生(重度)。
      医师 唐克 04 25/11
      CT片结论:
      1、颈3~4、4~5、5~6椎椎间盘脱出。
      2、颈椎体骨质增生,颈椎管狭窄。
      3、腰4~5、5~6椎椎间盘变异性膨出。
      4、腰椎管狭窄。
      5、腰椎体骨质增生。
      医师 宋绍文 04 25/11
      面对上述诊断,骨科医师说:“这就是瘫痪的体症,证明北京骨科专家预言没错,至于你现在75岁不但没瘫,还很健康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在于,长期坚持修炼宋氏形意拳,真气大为充实,推动经、络、脉运转的能源增强了。畅通的经、络、脉清除陈伤宿疾造成的淤滞不通处,使脊柱关节功能恢复,由于骨缝中的深层经络及骨骼相连的肌腱处的经络都恢复畅通,受伤的脊柱关节功能恢复,因此75岁的我又出现了脊柱、膝、踝、肩、腕等多处关节格格响动,练功后全身轻松,好似脱胎换骨。
      
      二、治好多种宿疾
      
      我37岁患心绞痛,经专家多种检查发现:主动脉弓部突出,左心室肥大,血固醇340毫克。每天数次心绞痛等,结论为冠状动脉硬化型心脏病。西医除扩张气管外无法根治,我寻访到著名中医段学书先生,他诊断属“心肾不交”后,经住院半年服中草药,按预计康复出院,至今从未再用药。几十年来仅在两次旅途中发生过两次心痛。我在55岁时患气管炎,久咳难止,痰中带血,胸片疑为肺癌,长咳相伴,苦不堪言。此外,还曾查出腔隙脑梗阻、脂肪肝、右肾结石等,至于三次手术未愈的痔疮、牙疼,已算不上病了。生活在这种疾病交相发难的日子是极其难熬的。自从40岁入门宋氏形意拳,情况有了转折,特别自65岁悟出内丹术与宋氏形意拳结合,练功后整体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诸多宿疾后遗症消除了,连未曾医治的脂肪肝、右肾结石在2003年体检时不见了,体重也由99公斤自然减到76公斤。
      《周易》与古中医告诉我,人的真气是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的,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环境影响,七情六欲干扰,真气逐渐耗散,经络脉将出现淤滞而不通。所以,保持经络畅通首要条件是修心炼性,要淡化七情六欲,达到心平气和,同时要修炼内功以蓄积真气。诸如宋氏形意拳的桩功,三体式可以帮你调心调身,长期放松身形,保持心态平和,乃至人静。长期频繁持续地鼓荡运动,刺激其周围神经和腺体,必定增强活性物质的分泌,使真气口益充沛,最终达到全身经络的畅通无阻,消除陈伤宿疾,使你走上长寿康健的大道。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瑰宝,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0@163.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09006692号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资助鼓励

如果您认为我们做的对您是有价值的,并鼓励我们做的更好,请给我们关注和支持!